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54页 |
·基于组分结构特征的现代中药制剂新思路 | 第17-21页 |
·以药物前处理为特点的中药制剂发展 | 第17页 |
·以整体层面为认知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 | 第17-18页 |
·以药效专属性、贡献度为参考的中药组分筛选 | 第18-19页 |
·以组分特性为依据的多元释药系统构建 | 第19-20页 |
·以权重系数整合的组分制剂ADME/T/Eff性质考察 | 第20-21页 |
·结构性的多组分/多成分药代动力学对中药制剂前后体内过程的影响 | 第21-26页 |
·传统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回顾 | 第21-23页 |
·现今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模式存在问题思考 | 第23-24页 |
·组分结构思想下中药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4-26页 |
·脑缺血的研究进展 | 第26-33页 |
·药物干预、改善脑缺血机制 | 第27-29页 |
·组分结构理论下对中药防治脑缺血的重新认识 | 第29-32页 |
·其他物理疗法对脑缺血的治疗 | 第32-33页 |
·中药复方制剂“参芍舒胸方”研究背景及川芎-赤芍制剂设计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组分结构特征探索 | 第33-41页 |
·“参芍舒胸方”研究背景 | 第33-34页 |
·川芎-赤芍药对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特征解析 | 第34-38页 |
·基于组分结构对川芎-赤芍药对制剂设计前后药效学研究 | 第38-40页 |
·川芎-赤芍组分结构改变及体内动力学研究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54页 |
第二章 川芎-赤芍抗脑缺血制剂的合理性验证 | 第54-87页 |
·线栓法大鼠脑缺血模型 | 第54-55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54页 |
·动物 | 第54页 |
·造模方法 | 第54-55页 |
·制剂前处理中芎芍配伍配比对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 第55-56页 |
·分组及给药 | 第55-56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56页 |
·结果 | 第56页 |
·制剂前处理中芎芍配伍配比对脑缺血大鼠血清影响 | 第56-59页 |
·对脑缺血大鼠血清抗自由基氧化影响 | 第56-58页 |
·对脑缺血后大鼠血清MMP-9、PA、PAI-1的影响 | 第58-59页 |
·制剂前处理中芎芍配伍配比对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的影响 | 第59-85页 |
·对脑缺血后大鼠脑梗死面积比的影响 | 第59-61页 |
·对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 第61-62页 |
·对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影响结果 | 第62-72页 |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对脑缺血大鼠脑内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72-79页 |
·RT-PCR法检测对大鼠脑组织海马细胞中NMDAR1和皮层细胞中VEGF表达的影响 | 第79-83页 |
·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细胞中NMDAR1和皮层细胞中VEGF含量 | 第83-84页 |
·对脑缺血大鼠脑内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第三章 芎芍组分制剂基本单元的表征、辨析 | 第87-107页 |
·芎芍药对穿透Caco-2细胞的活性评价 | 第87-96页 |
·芎芍药对单层透过Caco-2给药浓度的确定 | 第87-89页 |
·芎芍药对Caco-2细胞单层渗透实验 | 第89-92页 |
·LC/ESI/MS/MS辨别穿透Caco-2活性成分 | 第92-96页 |
·UPLC/Q-TOF-MS对芎芍药对入血成分的分析鉴定 | 第96-104页 |
·UPLC检测芎芍药对入血成分 | 第96-97页 |
·芎芍药对入血成分前处理因素的考察 | 第97-99页 |
·UPLC/Q-TOF-MS解析芎芍药对入血成分 | 第99-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第四章 芎芍抗脑缺血组分的制备及组分结构优化 | 第107-146页 |
·芎芍组分的制备 | 第107-120页 |
·赤芍总苷组分的分离富集纯化研究 | 第107-114页 |
·川芎总酚酸组分的分离富集纯化研究 | 第114-120页 |
·川芎总酚酸和赤芍总苷组分结构的优化 | 第120-127页 |
·芎芍组分对HBMEC的体外毒性实验 | 第121-122页 |
·HBMEC缺糖、缺氧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122-124页 |
·HBMEC的OGD模型筛选芎芍组分最优结构 | 第124-127页 |
·体内脑缺血模型对芎芍优化组分的验证 | 第127-143页 |
·模型制备及分组给药 | 第128页 |
·芎芍组分对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芎芍药对对脑缺血后大鼠脑梗死面积比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芎芍组分对脑缺血大鼠抗自由基氧化检测结果 | 第131-132页 |
·芎芍组分对脑缺血大鼠血清MMP-9、PA、PAI-1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芎芍组分对对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HE) | 第133-134页 |
·电镜超微组织观察观察芎芍组分对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区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134-136页 |
·芎芍组分对对脑缺血大鼠脑内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 第136-138页 |
·芎芍组分对脑缺血大鼠脑内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138-140页 |
·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检测芎芍组分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抗凋亡作用 | 第140-141页 |
·TUNEL法检测迷芎芍对芎芍组分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141-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6页 |
第五章 芎芍组分组成结构对其药代动力学、肠吸收转运和脑组织分布的影响 | 第146-168页 |
·大鼠血浆中芎芍组分的HP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46-151页 |
·材料 | 第146-147页 |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147-151页 |
·芎芍组分单独给药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151-156页 |
·赤芍总苷组分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151-154页 |
·川芎总酚酸组分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154-156页 |
·芎芍组分7:3结构给药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156-160页 |
·材料 | 第156页 |
·实验方法 | 第156页 |
·统计分析 | 第156页 |
·实验结果 | 第156-160页 |
·芎芍组分结构优化后对阿魏酸和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吸收转运的影响 | 第160-165页 |
·MTT法考察芎芍组分对Caco-2细胞的毒性 | 第160-161页 |
·组分的细胞转运实验 | 第161-165页 |
·组分结构优化对抗脑缺血组分大鼠脑组织分布的影响 | 第165页 |
·材料 | 第165页 |
·实验方法 | 第165页 |
·实验结果 | 第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165-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68-171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68页 |
·主要结论 | 第168-170页 |
·工作展望 | 第170-171页 |
附录 | 第171-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73-175页 |
致谢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