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遗迹组构的沉积学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遗迹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9-12页 |
·遗迹组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川东北地区长兴期地层研究现状 | 第14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5页 |
·工作量概况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0页 |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 第17-18页 |
·区域地层概况 | 第18-20页 |
第3章 研究区沉积环境分析 | 第20-29页 |
·研究区地层概况 | 第20-22页 |
·研究区沉积环境分析及地层描述 | 第22-29页 |
·沉积相划分 | 第22-26页 |
·大隆组地层精细划分 | 第26-29页 |
第4章 生物扰动强度的评估 | 第29-36页 |
·半定量描述方法 | 第29-32页 |
·剖面半定量评估 | 第29-31页 |
·层面生物扰动半定量评估 | 第31-32页 |
·定量描述方法 | 第32-34页 |
·追踪数字化法 | 第32页 |
·网格法 | 第32-34页 |
·生物扰动定量评估的应用 | 第34-36页 |
第5章 遗迹化石分类和系统描述 | 第36-47页 |
·大隆组遗迹化石的行为习性分类 | 第36-38页 |
·遗迹化石系统描述 | 第38-47页 |
第6章 大隆组遗迹组构分析 | 第47-65页 |
·大隆组遗迹组构分析 | 第47-60页 |
·Palaeophycus tubularis遗迹组构 | 第47-49页 |
·Palaeophycus heberti遗迹组构 | 第49-51页 |
·Chondrites type-B遗迹组构 | 第51-53页 |
·Treptichnus bifurcus遗迹组构 | 第53-55页 |
·Planolites montanus遗迹组构 | 第55-57页 |
·Palaeophycus striatus遗迹组构 | 第57-60页 |
·大隆组遗迹组构的垂向演化 | 第60-63页 |
·遗迹组构和沉积环境的垂向演化 | 第63-65页 |
第7章 环境条件对大隆组遗迹群落的影响及控制 | 第65-67页 |
第8章 结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