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研究--以株洲湘江风光带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 ·国外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国内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2 相关研究理论 | 第18-26页 |
|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 ·城市滨水区 | 第18页 |
| ·滨水植物 | 第18页 |
| ·滨水植物景观 | 第18-19页 |
| ·现代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原则 | 第19-22页 |
|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 第19页 |
| ·恢复原有自然植物景观 | 第19页 |
| ·注重自然植物群落的构建 | 第19-20页 |
| ·兼顾植物景观的艺术性 | 第20-22页 |
| ·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相关理论 | 第22-26页 |
| ·景观生态学原理 | 第22-24页 |
| ·园林美学 | 第24-25页 |
| ·环境心理学 | 第25-26页 |
| 3 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方法 | 第26-40页 |
| ·植物的选择 | 第26-27页 |
| ·水生植物分类 | 第26-27页 |
| ·水缘湿生植物 | 第27页 |
| ·岸际陆生植物 | 第27页 |
| ·植物的立地条件 | 第27-28页 |
| ·水体特性 | 第27-28页 |
| ·驳岸类型 | 第28页 |
| ·滨水区植物造景艺术 | 第28-36页 |
| ·滨水植物实体要素分析 | 第28-31页 |
| ·滨水植物的文化内涵 | 第31页 |
| ·滨水植物构景形式 | 第31-36页 |
| ·滨水植物与其它滨水景观要素的协调性设计 | 第36-40页 |
| ·岛 | 第36页 |
| ·堤和桥 | 第36页 |
| ·滨水建筑 | 第36页 |
| ·道路 | 第36-38页 |
| ·景观小品 | 第38-40页 |
| 4 案例研究 | 第40-71页 |
| ·株洲湘江风光带概况 | 第40-42页 |
| ·自然条件 | 第40页 |
| ·景观特点 | 第40-42页 |
| ·湘江风光带景观调查与分析 | 第42-63页 |
| ·调查范围与调查内容 | 第42-43页 |
| ·游人满意度调查分析 | 第43-49页 |
| ·滨水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 | 第49-63页 |
| ·湘江风光带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及局部整改 | 第63-71页 |
| ·植物景观营造不足 | 第63-67页 |
| ·植物景观局部整改 | 第67-71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附录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