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绪论 | 第6-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6-7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7-9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7-8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8-9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理论依据 | 第10-12页 |
·哲学依据 | 第10-11页 |
·学科依据 | 第11-12页 |
2 民族精神相关内容概述 | 第12-18页 |
·民族精神定义的内容 | 第12-13页 |
·民族精神的功能 | 第13-14页 |
·凝聚功能 | 第13页 |
·导向功能 | 第13页 |
·激励功能 | 第13页 |
·教化功能 | 第13-14页 |
·影响民族精神发展的因素 | 第14-15页 |
·地理环境对民族精神发展的影响 | 第14页 |
·历史发展对民族精神发展的影响 | 第14页 |
·社会发展对民族精神发展的影响 | 第14页 |
·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发展的影响 | 第14-15页 |
·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及时代特征 | 第15-18页 |
·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 第15-16页 |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 第16-18页 |
3 新时期高校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和原则 | 第18-23页 |
·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 第18-20页 |
·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 第18页 |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才 | 第18-19页 |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 第19-20页 |
·有利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 第20页 |
·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原则 | 第20-23页 |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原则 | 第20-21页 |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 第21页 |
·坚持传统性与时代性统一原则 | 第21-23页 |
4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 | 第23-27页 |
·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 | 第23-25页 |
·对民族精神普遍认可,但爱国情感不够深刻 | 第23-24页 |
·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但存在民族优秀品质的缺失 | 第24页 |
·有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 第24-25页 |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意识的冲击 | 第25-26页 |
·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26页 |
·不良的舆论导向 | 第26页 |
·尚未形成教育体系和有效机制 | 第26-27页 |
5 新时期高校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内容和途径 | 第27-36页 |
·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内容 | 第27-29页 |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 第27-28页 |
·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 | 第28页 |
·以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 | 第28-29页 |
·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途径 | 第29-36页 |
·提高大学生主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 第29-30页 |
·完善高校民族精神培养体系 | 第30-32页 |
·全社会积极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贡献力量 | 第32-34页 |
·重视多方教育力量的协同作用 | 第34-36页 |
6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