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超超临界火电技术发展 | 第12-13页 |
| ·电站仿真系统的发展 | 第13-14页 |
| ·超超临界机组仿真技术 | 第14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 第2章 仿真系统 | 第16-20页 |
| ·仿真 | 第16页 |
| ·DCS仿真 | 第16-18页 |
| ·DCS系统 | 第16-17页 |
| ·DCS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 第17页 |
| ·DCS仿真系统 | 第17-18页 |
| ·仿真模式 | 第18页 |
| ·全范围仿真 | 第18页 |
| ·全激励仿真 | 第18页 |
| ·虚拟DPU | 第18-19页 |
| ·虚拟DCS技术 | 第18-19页 |
| ·虚拟DPU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仿真系统的项目方案 | 第20-35页 |
| ·仿真系统平台 | 第20-27页 |
| ·通讯网络 | 第21-22页 |
| ·SMCP通讯协议 | 第22-23页 |
| ·工作站 | 第23页 |
| ·组态软件 | 第23页 |
| ·监控软件 | 第23-24页 |
| ·历史站 | 第24-25页 |
| ·控制模块 | 第25-27页 |
| ·仿真系统软件 | 第27-29页 |
| ·系统架构 | 第27-28页 |
| ·实时运行环境 | 第28-29页 |
| ·一体化建模环境 | 第29页 |
| ·仿真系统模型 | 第29-34页 |
| ·图形化建模 | 第29-30页 |
| ·机理模型算法 | 第30-31页 |
| ·直流锅炉水冷壁模块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仿真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组态 | 第35-69页 |
| ·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 | 第35页 |
| ·仿真系统模型精度要求 | 第35-36页 |
| ·仿真系统建模 | 第36-50页 |
| ·锅炉系统建模 | 第37-42页 |
| ·汽机系统建模 | 第42-47页 |
| ·电气系统建模 | 第47-50页 |
| ·仿真系统组态 | 第50-67页 |
| ·SAMA图 | 第50-53页 |
| ·逻辑组态 | 第53-65页 |
| ·画面组态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5章 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仿真系统的联调与实现 | 第69-73页 |
| ·仿真系统启动与联调 | 第69-70页 |
| ·仿真系统实现功能 | 第70-72页 |
| ·教练员站软件 | 第70-71页 |
| ·认证考核软件 | 第71页 |
| ·工程师站软件 | 第71页 |
| ·操作员站软件 | 第71-72页 |
| ·仿真系统硬软件结构 | 第72页 |
| ·硬件结构 | 第72页 |
| ·软件结构 | 第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本文结论 | 第73页 |
| ·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