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RFID的远程考勤系统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4-20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4页
     ·考勤方式的发展与现状第14-16页
     ·RFID 技术的历史及应用范围第16-18页
     ·RFID 技术的发展及未来趋势第18-19页
     ·RFID 防碰撞技术第19页
     ·考勤方式未来发展趋势第19-20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页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20-21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页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二章 RFID 考勤系统总体设计第23-30页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23-26页
     ·系统需求分析第23页
     ·数种可行的设计方案第23-26页
       ·各种方案内容阐述第23-25页
       ·各种方案优缺点比较第25-26页
   ·系统组成及各部分选型第26-29页
     ·系统组成第26-27页
     ·处理器选型第27-28页
     ·操作系统选型第28-29页
     ·通信方式选型第29页
     ·客户端机软件开发工具选型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考勤系统详细硬件设计第30-52页
   ·读卡端的硬件设计第30-45页
     ·主控制器 STM32F103VBT6第30-31页
     ·电源模块第31-32页
       ·5V 电源第31页
       ·3.3V 电源第31-32页
       ·数字模拟电源隔离电路第32页
     ·系统时钟模块和看门狗模块第32-34页
     ·JTAG 调试接口第34-35页
     ·存储电路第35页
     ·读卡模块的设计第35-40页
       ·读卡芯片的选型第35-36页
       ·读卡芯片外围电路第36-37页
       ·天线线圈设计第37-38页
       ·天线匹配电路第38-40页
     ·无线通信模块及其外围电路第40-43页
       ·无线通信芯片第40-41页
       ·无线通信芯片外围电路及驱动设计第41-43页
     ·SPI 接口设计第43-45页
   ·无线通信数据接收端的设计第45-51页
     ·处理器的选择第45-46页
     ·USB 下载电路第46-48页
     ·USB 下载电路驱动安装过程第48页
     ·数据接收端无线通信模块第48-49页
     ·通信系统设计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考勤系统软件设计第52-67页
   ·读卡器软件设计第52-59页
     ·读卡器端任务流程第52-53页
     ·主控制器软件平台——μC/OS-Ⅱ 嵌入式操作系统第53页
     ·主控制器软件体系结构第53-54页
     ·μC/OS-Ⅱ 操作系统的移植第54-55页
     ·应用程序任务编写第55-59页
       ·初始化任务第55-57页
       ·读卡任务第57-58页
       ·显示任务第58页
       ·无线通信任务第58-59页
   ·数据接收端软件设计第59-60页
     ·数据接收端软件设计第59-60页
     ·485 通信程序设计第60页
   ·上位机客户端软件设计第60-66页
     ·客户端软件设计需求第60-61页
     ·接收下位机数据第61-63页
     ·用户界面设计第63-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防碰撞算法改进与仿真第67-84页
   ·RFID 信息碰撞机理第67-68页
   ·RFID 碰撞的分类第68-70页
   ·RFID 防碰撞算法分类第70-76页
     ·RFID 防碰撞算法第70页
     ·二进制搜索法第70-71页
     ·ALOHA 法第71-76页
       ·纯 ALOHA 法第71-72页
       ·时隙 ALOHA 法第72-73页
       ·帧时隙 ALOHA 法第73-75页
       ·动态帧时隙 ALOHA 法第75-76页
   ·动态帧时隙 ALOHA 算法的改进第76-81页
     ·原始动态帧时隙 ALOHA 算法第76-77页
     ·改进的动态帧时隙 ALOHA 算法第77-81页
       ·算法改进思路第77-78页
       ·算法机理第78-81页
   ·仿真结果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撰写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详细摘要第90-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ndroid平台与Mobile GIS的新生报到服务系统
下一篇:核聚类算法研究及其在文本聚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