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实践情况 | 第15-19页 |
·国外市地整理的研究进展和实践 | 第15-17页 |
·国内市地整理的研究进展和实践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趋势 | 第19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市地整理概述及理论依据 | 第21-27页 |
·市地整理概述 | 第21-24页 |
·市地整理的内涵 | 第21-22页 |
·市地整理的范围 | 第22页 |
·市地整理的目标和任务 | 第22页 |
·市地整理的潜力 | 第22-24页 |
·市地整理的理论依据 | 第24-27页 |
·土地经济学理论 | 第24-25页 |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 第25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5页 |
·系统论 | 第25-2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延吉市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 第27-34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7-28页 |
·延吉市土地利用历史状况分析 | 第28-30页 |
·延吉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30-31页 |
·城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延吉市市地整理潜力评价 | 第34-48页 |
·市地整理潜力评价思路设计 | 第34-35页 |
·延吉市市地整理潜力的宏观评价 | 第35-44页 |
·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35-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7-38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8-39页 |
·评价指标合理值的确定 | 第39-41页 |
·建立评价模型和计算评价结果 | 第41-43页 |
·市地整理潜力宏观评价结果 | 第43-44页 |
·延吉市市地整理潜力的中观评价 | 第44-48页 |
·功能区的划分 | 第45页 |
·强度潜力评价 | 第45-47页 |
·经济效益潜力评价 | 第47页 |
·市地整理潜力中观评价结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延吉市市地整理的措施和建议 | 第48-54页 |
·提出延吉市市地整理措施的基本原则 | 第48页 |
·促进市地整理的措施和建议 | 第48-54页 |
·实行旧城区改造、盘活城市土地资产、盘活利用存量土地 | 第49-50页 |
·深挖土地利用潜力,实现土地资源配置在容量、结构和秩序上的集聚经济 | 第50-51页 |
·促进城市向多维立体空间开发,合理利用地上、地面和地下空间资源 | 第51-52页 |
·完善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机制,增强公众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