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研究现状和意义 | 第8-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9-10页 |
第二章 理论和方法 | 第10-26页 |
·序列分析方法简述 | 第10-12页 |
·新对称相对熵 | 第12-15页 |
·相对熵 | 第13页 |
·对称相对熵 | 第13-14页 |
·新对称相对熵 | 第14-15页 |
·离散增量 | 第15-18页 |
·离散量 | 第15-17页 |
·离散增量 | 第17-18页 |
·组合 K 联体 | 第18-22页 |
·组合 K 联体 | 第18-19页 |
·碱基关联和组合间距 | 第19-22页 |
·系统进化树 | 第22-26页 |
·系统进化树的概念 | 第22页 |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方法 | 第22-26页 |
第三章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26-48页 |
·数据及数据库 | 第26-31页 |
·数据库简介 | 第26-27页 |
·26 种胎盘类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数据库 | 第27-28页 |
·64 种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数据库 | 第28-31页 |
·以新对称相对熵(NSRE)为距离函数的进化树的构建 | 第31-41页 |
·以序列 6-mer 分布的 NSRE 构建生物系统进化树 | 第32-35页 |
·以序列组合 6-mer 分布的 NSRE 构建生物系统进化树 | 第35-37页 |
·以序列组合 6-mer 和 6-mer 分布的 NSRE 构建生物系统进化树 | 第37-41页 |
·以离散增量(ID)为距离函数的进化树的构建 | 第41-46页 |
·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