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山区传统民居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1-14页 |
·基础性资料收集研究 | 第11页 |
·多对象比较研究分析 | 第1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2章 济南山区传统民居环境综述 | 第16-20页 |
·济南山区地理位置 | 第16页 |
·济南山区自然背景分析 | 第16-19页 |
·地貌特征 | 第17-18页 |
·气候特征 | 第18页 |
·地方资源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济南山区传统村落 | 第20-32页 |
·济南山区传统村落的形成 | 第20-22页 |
·济南山区村落选址 | 第22-24页 |
·农业因素 | 第22-23页 |
·安全因素 | 第23-24页 |
·交通因素 | 第24页 |
·济南山区村落的布局 | 第24-28页 |
·地形因素 | 第25页 |
·社会和家族分化 | 第25-26页 |
·建筑型制 | 第26-28页 |
·战争与匪患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2页 |
第4章 济南山区传统民居特色 | 第32-62页 |
·院落的形态类型 | 第33-38页 |
·“一”字型院落 | 第33-34页 |
·“L”型院落 | 第34-35页 |
·三合院 | 第35-37页 |
·单进四合院 | 第37-38页 |
·多进组合式院落 | 第38页 |
·单体民居特点 | 第38-49页 |
·大门 | 第40-42页 |
·正房 | 第42-45页 |
·厢房 | 第45-46页 |
·倒座 | 第46页 |
·辅助空间和其他设施 | 第46-49页 |
·济南山区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 | 第49-56页 |
·瓦饰 | 第49-52页 |
·木雕 | 第52页 |
·石雕、石刻 | 第52-54页 |
·砖雕 | 第54-55页 |
·建筑外观色彩搭配 | 第55-56页 |
·比较研究 | 第56-60页 |
·济南山区东中西部传统民居比较研究 | 第56-58页 |
·济南山区传统民居与老城区传统民居比较研究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济南山区民居的建造习俗与营造技术 | 第62-78页 |
·建造的程序 | 第62-65页 |
·建造基地的选择 | 第62-63页 |
·打地基 | 第63页 |
·砌墙体 | 第63页 |
·上大梁 | 第63-64页 |
·做屋顶 | 第64页 |
·乔迁 | 第64页 |
·绿化习俗 | 第64-65页 |
·邻里关系 | 第65页 |
·民居建造技术 | 第65-71页 |
·民居结构形式 | 第66-67页 |
·民居主要构造 | 第67-71页 |
·民居建筑材料 | 第71-75页 |
·生土 | 第71-72页 |
·木材 | 第72-73页 |
·石料 | 第73-74页 |
·草本材料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第6章 关于传统民居现状与保护的思考 | 第78-86页 |
·济南山区传统民居现状 | 第78-79页 |
·兴隆庄二区传统民居保护纪实 | 第79-85页 |
·事件缘起 | 第79页 |
·现场考察 | 第79-82页 |
·反复考证,得出结论 | 第82页 |
·与房地产开发商展开交涉 | 第82页 |
·抢救测绘 | 第82-85页 |
·关于古民居保护的思考 | 第85页 |
·保护措施及建议 | 第85-86页 |
结束语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