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IL群体进行稻米蛋白QTL定位及食味品质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前言 | 第9-13页 |
| ·稻米品质 | 第9-11页 |
| ·稻米碾磨品质 | 第9页 |
| ·稻米外观品质 | 第9-10页 |
| ·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 | 第10-11页 |
| ·稻米的营养品质 | 第11页 |
| ·稻米蛋白质的研究进展概述 | 第11-13页 |
| ·水稻贮藏蛋白及其营养特性 | 第12页 |
| ·不同发育时期水稻籽粒蛋白积累特性 | 第12-13页 |
| ·稻米蛋白质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的研究 | 第13页 |
| ·QTL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 ·QTL定位研究的原理 | 第14页 |
| ·DNA分子标记 | 第14-16页 |
| ·作图群体 | 第16页 |
| ·QTL定位方法 | 第16-17页 |
| ·水稻蛋白质基因QTL定位研究动态 | 第17-18页 |
|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 | 第1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23页 |
| ·实验原料 | 第20页 |
|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1-22页 |
| ·试剂配制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32页 |
| ·控制高蛋白性状相关QTL定位 | 第23-27页 |
| ·不同发育时期籽粒蛋白积累特性 | 第27-29页 |
| ·稻米食味品质分析及优质米种的筛选 | 第29-30页 |
| ·高蛋白含量恢复基因鉴定 | 第30-32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56页 |
| ·水稻高蛋白性状相关QTL定位结果分析 | 第32-39页 |
| ·RIL群体性状表型统计 | 第32-33页 |
| ·水稻叶片总DNA的提取及纯度鉴定 | 第33页 |
| ·亲本多态性分析 | 第33-34页 |
| ·群体基因型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5-37页 |
| ·控制蛋白质基因的QTL定位分析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39页 |
| ·不同发育时期籽粒蛋白的积累 | 第39-43页 |
| ·水稻籽粒总蛋白积累趋势 | 第39-40页 |
| ·水稻籽粒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的积累趋势 | 第40-43页 |
| ·稻米食味品质分析及优质米种的筛选 | 第43-48页 |
| ·不同品种大米的指标特性分析 | 第43-44页 |
| ·外观性状与食味值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页 |
| ·RVA谱特征值与食味值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 ·稻米理化特性与食味值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 ·逐步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 ·感官品评综合值与食味值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 ·优质米种筛选 | 第48页 |
| ·恢复基因的鉴定 | 第48-56页 |
| ·扩增产物检测结果 | 第49-51页 |
| ·三个引物对恢复系材料的鉴定结果 | 第51页 |
| ·分子标记基因型与田间测交结果的符合率 | 第51-54页 |
| ·讨论 | 第54-56页 |
| 4 结论 | 第56-58页 |
| 5 展望 | 第58-59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 8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