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6页 |
·我国近代畜牧业发展 | 第9-10页 |
·我国马业的现状 | 第10-15页 |
·马匹数量及分布 | 第12页 |
·我国现有马匹品种 | 第12-14页 |
·我国马业展望 | 第14页 |
·发展马业的意义 | 第14-15页 |
·新疆马业的发展 | 第15-19页 |
·新疆马匹数量及分布 | 第15-17页 |
·新疆马乳制品及马文化 | 第17-18页 |
·新疆马乳产业的发展优势、制约因素及对策 | 第18-19页 |
·马泌乳的生物学概述 | 第19-25页 |
·乳房结构 | 第20页 |
·乳的生成过程 | 第20-21页 |
·乳的分泌过程 | 第21页 |
·乳的排放 | 第21-22页 |
·挤乳技术 | 第22-23页 |
·泌乳量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体尺测量方法 | 第24-25页 |
·影响产奶量的因素 | 第25-27页 |
·泌乳天数的标准化 | 第25-26页 |
·其他因素对产奶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泌乳曲线 | 第27-33页 |
·非线性回归模型 | 第28-29页 |
·泌乳曲线的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泌乳曲线参数估计方法 | 第30-31页 |
·解非线性方程中的迭代方法 | 第31-32页 |
·泌乳曲线数学模型的选择标准 | 第32-33页 |
·线性模型预测产奶量 | 第33-34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4-36页 |
第2章 伊犁马 150 d 产奶量校正系数的研究 | 第36-4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6-38页 |
·材料 | 第36页 |
·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最佳泌乳曲线模型的选择 | 第38-39页 |
·泌乳曲线的绘制 | 第39-40页 |
·泌乳天数校正系数的计算 | 第40页 |
·泌乳天数校正系数的应用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4页 |
·泌乳曲线模型的分析 | 第41-42页 |
·泌乳曲线变化趋势的分析 | 第42-43页 |
·150 d产奶量校正系数的分析 | 第43-44页 |
第3章 伊犁马最高日产及早期泌乳性状与 150 d 校正产奶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材料 | 第44页 |
·方法 | 第44-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最高日产及早期泌乳性状与全期产奶量的表型参数 | 第45页 |
·最高日产量及早期泌乳性状与 150 d校正产奶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通过最高日产及早期泌乳性状预测全期产奶量 | 第46-47页 |
·最优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47-48页 |
·最优回归方程预测产奶量与实际 150 d校正产奶量的相关 | 第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最高日产与全期产奶量的相关性 | 第48-49页 |
·早期泌乳性状与 150 d校正产奶量的相关性 | 第49页 |
·预测 150 d校正产奶量回归方程的确定 | 第49-50页 |
第4章 伊犁马体尺指标与产乳量的相关性研究 | 第50-5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0-51页 |
·试验对象 | 第50页 |
·仪器设备 | 第50页 |
·伊犁马乳的采集 | 第50页 |
·产奶量数据处理方法 | 第50页 |
·体尺指标的测量方法 | 第50页 |
·统计分析法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体尺指标与校正产奶量的基础参数 | 第51页 |
·体尺指标及产奶量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3页 |
·体尺指标与产奶量的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53-54页 |
·模型的优化 | 第54页 |
·最优回归方程预测产奶量与实际产奶量相关 | 第54页 |
·回归方程程序的开发 | 第54-57页 |
·讨论 | 第57-59页 |
·体尺性状对产奶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最优回归方程的建立及程序的开发 | 第58-5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介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