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购买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7页 |
引言 | 第17-25页 |
一、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7-20页 |
二、相关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三、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四、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23-24页 |
五、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4-25页 |
第一章 养老保险购买的三大动机 | 第25-42页 |
第一节 养老保险购买的保障动机 | 第25-30页 |
一、教科书涉及养老保险界定的延伸 | 第25-27页 |
二、养老保险与保险性质说 | 第27-29页 |
三、长寿风险与养老保险保障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养老保险购买的储蓄动机 | 第30-34页 |
一、生命周期消费与储蓄 | 第31-32页 |
二、养老保险购买与生命周期消费 | 第32-33页 |
三、“年金之谜”与养老保险购买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养老保险购买的投资动机 | 第34-37页 |
一、养老保险是一种特殊的或有风险资产 | 第35-36页 |
二、生者利与佟蒂式机制的兴衰 | 第36-37页 |
第四节 养老保险购买动机与金融资产配置 | 第37-42页 |
一、养老保险购买三大动机的统一 | 第37-38页 |
二、储蓄动机、投资动机与金融资产配置 | 第38-42页 |
第二章 养老保险购买的最优模型 | 第42-75页 |
第一节 消费型最优模型的回顾 | 第42-48页 |
一、消费型最优模型的建立 | 第42-46页 |
二、消费型最优模型的结论 | 第46-48页 |
三、消费型最优模型的进展 | 第48页 |
第二节 财富型最优模型的建立 | 第48-64页 |
一、基本假设 | 第49-50页 |
二、进一步的假设 | 第50-52页 |
三、最优模型:财富的可加性 | 第52-57页 |
四、最优模型:财富效用的可加性 | 第57-64页 |
第三节 产品“三率”、税收政策与养老保险最优购买 | 第64-75页 |
一、产品“三率”与养老保险最优购买 | 第66-70页 |
二、税收政策与养老保险最优购买 | 第70-75页 |
第三章 养老保险购买的实证研究 | 第75-83页 |
第一节 三大动机的实证检验:OECD数据 | 第75-79页 |
一、变量的选取 | 第75-76页 |
二、实证模型及其结果 | 第76-78页 |
三、实证结论 | 第78-79页 |
第二节 税收政策的实证研究:美国经验 | 第79-83页 |
一、变量的选取 | 第79-80页 |
二、实证模型及其结果 | 第80-81页 |
三、实证结论 | 第81-83页 |
第四章 养老保险购买的中国实践 | 第83-99页 |
第一节 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历史实践 | 第83-94页 |
一、恢复期:1982-1992 | 第83-87页 |
二、爬坡期:1993-2005 | 第87-90页 |
三、增长期:2006至今 | 第90-94页 |
第二节 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新实践 | 第94-99页 |
一、业务监管规则的实施 | 第94-95页 |
二、变额年金产品的出现 | 第95-97页 |
三、养老增值业务的提供 | 第97-99页 |
第五章 养老保险购买的推动手段 | 第99-117页 |
第一节 养老保险购买的政策支持 | 第99-110页 |
一、养老保障支柱的不稳定状态 | 第99-107页 |
二、养老保险税收优惠的实践 | 第107-110页 |
第二节 养老保险购买的供给推动 | 第110-117页 |
一、新产品的开发:融合三大动机 | 第111-112页 |
二、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增值服务 | 第112-114页 |
三、范围经济的载体:建立养老社区 | 第114-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2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