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正常菌群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15-16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6-29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9-31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一般资料 | 第31页 |
·主要试剂与器材 | 第31-32页 |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1-32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2页 |
·准备工作 | 第32页 |
·标本采集 | 第32-34页 |
·细菌的观察与鉴定 | 第34-35页 |
·细菌的观察及鉴定 | 第34页 |
·细菌计数 | 第34-35页 |
·杂菌污染的判读 | 第35页 |
·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第4章 结果 | 第36-43页 |
·各组细菌阳性检出率 | 第36-37页 |
·各组检出细菌种属及各种属比较 | 第37-39页 |
·各组标本细菌检出共生情况 | 第39-40页 |
·不同侧乳房对细菌检出率的比较 | 第40页 |
·未行过哺乳与行过哺乳之间细菌检出率的比较 | 第40-41页 |
·乳汁淤积时间对细菌检出率的影响 | 第41页 |
·不同地区对细菌检出率比较 | 第41页 |
·各组标本细菌定量结果(CFU/ML) | 第41-43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3-48页 |
·乳腺的抗菌机制 | 第43页 |
·乳房内细菌的种类及阳性率 | 第43-45页 |
·乳腺导管扩张症与细菌学的研究 | 第45页 |
·积乳症与细菌学的研究 | 第45-46页 |
·乳腺内细菌的数量 | 第46-4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图 | 第53-54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