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17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9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材料 | 第18-21页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足月胎膜早破组 | 第18页 |
·对照组 | 第18页 |
·诊断标准 | 第18-19页 |
·胎膜早破的诊断标准 | 第18-19页 |
·组织绒毛膜羊膜炎的病理诊断标准 | 第1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实验原理 | 第20-21页 |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ASA)测定人血清 CRP 浓度的原理 | 第20-21页 |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ASA)测定人血清 IL-6 浓度的原理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6页 |
·收集资料 | 第21页 |
·标本采集 | 第21-22页 |
·实验步骤 | 第22-26页 |
·CRP 水平测定 | 第22-24页 |
·IL-6 水平测定 | 第24-26页 |
·白细胞水平测定 | 第26页 |
3. 统计方法 | 第26-28页 |
附 技术路线图 | 第28-29页 |
结果 | 第29-39页 |
1、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一般情况计量资料的比较 | 第29页 |
2、不同破膜时间胎膜早破孕妇与对照组在入院时血 CRP、IL-6、WBC 计数的比较 | 第29-30页 |
3、足月胎膜早破组孕妇三次 CRP、IL-6、WBC 水平比较 | 第30-32页 |
4、足月胎膜早破组中胎盘病理结果不同的孕妇入院时血中 CRP、IL-6、WBC结果比较 | 第32-35页 |
5、采用 Speaman’s 等级相关分析母血中 CRP、 IL-6、 WBC之间的相关性 | 第35页 |
6、HCA 组与非 HCA 组血清 CRP、IL-6、WBC 阳性率比较 | 第35-36页 |
7、新生儿情况 | 第36-37页 |
附图 | 第37-39页 |
讨论 | 第39-52页 |
1. 胎膜早破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39-40页 |
2. PROM 对孕产妇及胎儿新生儿的影响 | 第40-42页 |
3. 胎膜早破的诊断与监测 | 第42-43页 |
4. CRP 简介及其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 第43-45页 |
5. IL-6 简介及其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 第45-47页 |
6. CRP 与 IL-6 联合检测胎膜早破 | 第47-48页 |
7. CRP、IL-6 预测新生儿感染的情况 | 第48-50页 |
8. 胎膜早破的处理 | 第50页 |
9. 不足与展望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3页 |
综述 | 第63-70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