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可持续管理研究--以重庆酉阳县为例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生态脆弱性的概念 | 第19页 |
·生态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体系 | 第19-20页 |
·生态抵抗力稳定性 | 第20页 |
·自我恢复能力 | 第20页 |
·生态压力 | 第20页 |
·生态脆弱区的概念 | 第20-22页 |
·生态脆弱区的概念 | 第20-21页 |
·生态脆弱区的基本特征 | 第21页 |
·生态脆弱区的主要压力 | 第21-22页 |
·土地可持续管理的概念 | 第22页 |
·土地可持续管理的理论分析体系 | 第22-27页 |
·土地可持续管理的评价原则 | 第22-23页 |
·土地可持续管理的评判标准及评价指标 | 第23-27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7-33页 |
·酉阳自治县概况 | 第27-33页 |
·地理位置 | 第27页 |
·自然条件 | 第27-29页 |
·土地利用的情况 | 第29-31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1-33页 |
第4章 调查村的综合评价 | 第33-43页 |
·调查村的生态脆弱性评价 | 第33-37页 |
·调查村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 | 第33-35页 |
·调查村生态脆弱性的分析评价 | 第35-36页 |
·调查村对生态脆弱性的适应方法 | 第36页 |
·调查村的生态脆弱性评价反馈 | 第36-37页 |
·调查村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分析评价 | 第37-43页 |
·调查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特征 | 第37-40页 |
·调查村的土地可持续管理的评价 | 第40-43页 |
第5章 生态脆弱性与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关系 | 第43-49页 |
·土地可持续管理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退耕还林有利于减弱生态脆弱性 | 第43页 |
·节水灌溉可以减低生态脆弱性 | 第43页 |
·合理的作物种植结构有利于生态脆弱性的降低 | 第43-44页 |
·农户调查结果 | 第44页 |
·生态脆弱性对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影响 | 第44-45页 |
·调查村的土地管理和特定人群的脆弱性 | 第45-46页 |
·农户 | 第45页 |
·牲畜 | 第45页 |
·农作物 | 第45-46页 |
·土地 | 第46页 |
·调查村的变化趋势 | 第46-47页 |
·气候 | 第46-47页 |
·社会经济 | 第47页 |
·自然资源 | 第47页 |
·调查村的未来发展 | 第47-49页 |
·发展优势产业 | 第47页 |
·改善基础设施 | 第47页 |
·开展土地可持续管理项目 | 第47-49页 |
第6章 措施建议 | 第49-53页 |
·生态脆弱性的措施建议 | 第49页 |
·完善生态脆弱区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 | 第49页 |
·促进生态脆弱区保护与建设,强化生态督查 | 第49页 |
·建立多元化社区共管机制,增强公众参与意识 | 第49页 |
·土地可持续管理的措施建议 | 第49-53页 |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 第50页 |
·多开凿水井水库,做好储水准备 | 第50页 |
·合理利用农地 | 第50-53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