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序言 | 第9-16页 |
·洞穴生态系统及群落结构研究概述 | 第9页 |
·洞穴生态系统环境特征 | 第9页 |
·洞穴动物群落结构研究状况 | 第9页 |
·稳定同位素概述 | 第9-13页 |
·稳定同位素的化学特征 | 第9-11页 |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国际标准物质 | 第11页 |
·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的表达 | 第11-12页 |
·样品的处理 | 第12页 |
·稳定同位素分析的主要步骤 | 第12-13页 |
·稳定同位素在动物食性分析中的优越性 | 第13页 |
·稳定同位素在生态学、动物食性及营养结构方面的研究状况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喀斯特洞穴研究中的状况 | 第16页 |
·选题依据 | 第16页 |
2 研究区域环境概况 | 第16-18页 |
·贵州环境概况 | 第16-17页 |
·贵州黑洞环境概况 | 第17-18页 |
3 红点齿蟾的外部形态和生态特征 | 第18-19页 |
·红点齿蟾外部形态特征 | 第18页 |
·红点齿蟾的分布及生境 | 第18-19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野外调查方法 | 第19-20页 |
·洞穴环境调查及部分环境因子测定 | 第19页 |
·洞穴光带的划分 | 第19页 |
·洞穴的测量 | 第19-20页 |
·洞穴动物标本及土壤的采集 | 第20页 |
·室内工作 | 第20-21页 |
·非同位素测量样品的处理 | 第20页 |
·同位素测量样品的预处理 | 第20页 |
·样品同位素的测定 | 第20-21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21-22页 |
·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21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21-22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2-35页 |
·种类组成和相对数量 | 第22-24页 |
·群落组成 | 第24页 |
·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 第24-25页 |
·部分环境因子与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25-26页 |
·各样品的δ~(13)C、δ~(15)N 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26-30页 |
·红点齿蟾组织和器官的δ~(13)C 值与湿重和体长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3页 |
·红点齿蟾组织和器官的δ~(15)N 值与湿重和体长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5页 |
6 小结与讨论 | 第35-38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创新之处 | 第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