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10-12页 |
二、本文的论证思路 | 第12-13页 |
三、本文的论证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合同现行法规定及不足 | 第15-26页 |
第一节 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合同现行法规定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合同现行法规定不足 | 第16-26页 |
第二章 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合同效力的比较法考察 | 第26-32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的虚伪表示 | 第26-28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的不可执行合同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我国引入虚伪表述立法的可能性分析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完善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合同效力的立法建议 | 第32-37页 |
第一节 引入虚伪表示进行立法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细化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合同效力的规定 | 第33-34页 |
第三节 给予善意第三人选择权法律救济 | 第34-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