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框架论文

屈曲约束支撑及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7-8页
详细摘要第8-11页
Detailed Abstract第11-19页
1 绪论第19-41页
   ·研究背景和现状第19-32页
     ·屈曲约束支撑简介第19-22页
     ·屈曲约束支撑研究现状第22-26页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体系第26-32页
   ·屈曲约束支撑的工程应用第32-36页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36-37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7-41页
     ·研究内容第37-38页
     ·研究方法第38-39页
     ·技术路线第39-41页
2 屈曲约束支撑的理论分析第41-59页
   ·屈曲约束支撑的工作原理第41页
   ·屈曲约束支撑的强度要求第41-44页
     ·核心段的强度要求第41-42页
     ·连接段的强度要求第42页
     ·T 型截面的形心一致性第42-44页
   ·屈曲约束支撑的稳定性分析第44-49页
     ·支撑整体稳定性分析第44-45页
     ·芯材的稳定性分析第45-48页
     ·连接段的稳定性分析第48-49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49-58页
     ·屈曲约束支撑等效刚度第49-50页
     ·连接段参数的影响第50-53页
     ·间隙取值及其影响第53-56页
     ·芯材初始弯曲影响的影响第56-58页
   ·小结第58-59页
3 屈曲约束支撑的有限元分析第59-81页
   ·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第59-64页
     ·非线性理论第59-61页
     ·非线性理论的求解第61-62页
     ·特征值问题第62-64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4-65页
     ·材料的定义第64页
     ·单元的定义第64页
     ·网格的划分第64-65页
     ·加载方式第65页
     ·边界条件第65页
   ·有限元分析第65-78页
     ·试件参数第65-66页
     ·特征值分析第66-67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67-78页
   ·端部加强型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方法第78-79页
   ·小结第79-81页
4 屈曲约束支撑试验及分析第81-111页
   ·试件设计第81-85页
     ·芯材核心段的设计第81页
     ·芯材端部加强段的设计第81-83页
     ·外围约束机制的设计第83页
     ·支撑的设计参数及构造示意图第83-85页
   ·试件制作流程及材性试验第85-89页
     ·端部加强型支撑制作过程第85-87页
     ·切削型支撑制作过程第87页
     ·其它加载附件的制作第87-88页
     ·材性试验第88-89页
   ·试验方案第89-91页
     ·加载设备第89页
     ·量测方案第89-90页
     ·加载方案第90-91页
   ·试验结果第91-100页
     ·滞回曲线第91-93页
     ·荷载-应变曲线第93-97页
     ·外套管跨中侧向位移第97-99页
     ·破坏形态第99-100页
   ·力学性能分析第100-108页
     ·力学非对称性第100-104页
     ·割线刚度第104-105页
     ·耗能系数及等效粘滞阻尼比第105-106页
     ·延性及累积塑形延性第106-107页
     ·受拉强度调整系数第107-108页
     ·骨架曲线与恢复力模型第108页
   ·小结第108-111页
5 支撑框架体系消能减震分析第111-129页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第111页
   ·支撑框架体系的动力微分方程第111-116页
     ·质量矩阵第112-113页
     ·阻尼矩阵第113页
     ·刚度矩阵第113-116页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第116-119页
   ·时程分析法第119-121页
   ·推覆分析法(PUSH-OVER 法)第121-127页
     ·Push-over 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第121-123页
     ·Push-over 分析流程第123-124页
     ·塑性铰的定义第124页
     ·侧向力分布模式第124-127页
   ·小结第127-129页
6 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的有限元分析第129-169页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的协同工作机理第129-133页
     ·支撑布置方式第129-130页
     ·抗侧刚度比第130-133页
   ·结构分析模型第133-135页
     ·场地条件第133-134页
     ·层数及支撑布置方式第134-135页
     ·材料特性及荷载工况第135页
   ·多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第135-149页
     ·地震记录的选取与调整第135-137页
     ·弹性层间位移角第137-144页
     ·底层剪力第144-147页
     ·底层支撑轴力第147-148页
     ·小结第148-149页
   ·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第149-162页
     ·地震记录的选取与调整第149页
     ·抗侧刚度比变化对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第149-157页
     ·底层剪力第157-159页
     ·支撑轴力第159-161页
     ·小结第161-162页
   ·PUSH-OVER 分析第162-166页
     ·结构模型自振周期第162-163页
     ·层间位移角第163页
     ·层间剪力及框架剪力分担率第163-164页
     ·塑形铰分布第164-166页
   ·小结第166-169页
7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基于能量的设计方法第169-175页
   ·支撑框架结构能量理论第169-172页
     ·地震输入能量的影响因素第169页
     ·地震输入能量的计算第169-171页
     ·屈曲约束支撑屈服所耗能能力第171-172页
   ·设计方法第172-173页
   ·小结第173-175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75-179页
   ·主要结论第175-176页
   ·本文创新点第176-177页
   ·后续展望第177-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187页
致谢第187-189页
作者简介第189页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主动学习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技术研究
下一篇:具有对称性的凸边界图形对象识别与图像配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