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体高陡边坡开挖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8页 |
·国外边坡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边坡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堆积体高陡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和失稳类型研究 | 第20-27页 |
·工程概况 | 第20-21页 |
·堆积体高陡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 | 第21-26页 |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地层岩性 | 第21-22页 |
·水文地质 | 第22-23页 |
·地质构造 | 第23页 |
·卸荷作用 | 第23页 |
·崩塌堆积作用 | 第23-24页 |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的分析 | 第24-25页 |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的选择 | 第25页 |
·开挖扰动 | 第25-26页 |
·堆积体高陡边坡的失稳类型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堆积体高陡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 第27-47页 |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27-32页 |
·圆弧法求安全系数 | 第27-29页 |
·强度折减有限单元法 | 第29-32页 |
·边坡稳定性计算条件 | 第32-45页 |
·计算边界条件 | 第32页 |
·计算工况 | 第32-33页 |
·地下水位线确定 | 第33-34页 |
·潜在滑面分析 | 第34-35页 |
·计算剖面 | 第35-37页 |
·计算剖面参数 | 第37页 |
·不同滑面的岩土计算方法 | 第37页 |
·不同滑面稳定性计算成果 | 第37-38页 |
·强度折减有限元分析(1-1 剖面) | 第38-39页 |
·最小安全系数(1-1 剖面) | 第39-40页 |
·最危险滑动面(1-1 剖面) | 第40-43页 |
·最小安全系数(8-8 剖面) | 第43页 |
·最危险滑动面(8-8 剖面) | 第43-45页 |
·稳定性分析结论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开挖加固方案的比选和方案设计 | 第47-69页 |
·道路开挖加固方案 | 第47-54页 |
·方案 1:边坡放坡开挖+坡面加固 | 第47-49页 |
·方案 2:锚索抗滑桩+排水隧洞 | 第49-51页 |
·方案 3:锚索抗滑桩 | 第51-53页 |
·方案比选 | 第53-54页 |
·加固方案的层次分析法比选 | 第54-60页 |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54-55页 |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55-56页 |
·判断矩阵的建立及一致性检验 | 第56-58页 |
·确定最佳方案 | 第58-60页 |
·锚索抗滑桩方案设计 | 第60-62页 |
·边坡分段分析计算 | 第60-61页 |
·计算结果汇总分析 | 第61-62页 |
·抗滑桩设计 | 第62-67页 |
·抗滑桩布置 | 第62页 |
·锚索抗滑桩结构计算方法及计算模型 | 第62-63页 |
·锚索抗滑桩结构计算参数 | 第63页 |
·锚索抗滑桩结构计算结果 | 第63-67页 |
·锚索设计 | 第67页 |
·挡土板设计 | 第67页 |
·坡面防护设计 | 第67-68页 |
·原地表截、排水设计 | 第67页 |
·坡面防护设计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堆积体高陡边坡的变形模式监测分析 | 第69-79页 |
·信息化监测体系 | 第69-70页 |
·概述 | 第69页 |
·监测原则及内容 | 第69页 |
·监测体系布置 | 第69-70页 |
·监测实施情况 | 第70-72页 |
·监测成果 | 第72-78页 |
·地表位移监测成果及分析 | 第72-77页 |
·地下水位监测成果 | 第77页 |
·锚杆应力应变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