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与创新--电子产品设计中的“山寨”现象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山寨”由来与产品概述 | 第16-21页 |
| ·山寨溯源 | 第16页 |
| ·山寨产品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 ·山寨产品的特点与分类 | 第17-19页 |
| ·山寨产品的影响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电子产品山寨现象的成因探析 | 第21-33页 |
| ·山寨的多元文化因素 | 第21-25页 |
| ·多元文化的杂糅烘托 | 第21-22页 |
| ·流行性文化的影响 | 第22-25页 |
| ·山寨的审美成因 | 第25-28页 |
| ·经济受限下的盲从审美 | 第25-26页 |
| ·“个性”膨胀下的畸形审美 | 第26页 |
| ·大众审美对山寨产品的影响 | 第26-28页 |
| ·山寨的技术成因 | 第28-30页 |
| ·技术研发的滞后性 | 第28-29页 |
| ·技术扩散与管理制度 | 第29-30页 |
| ·山寨的经济成因 | 第30-33页 |
| ·经济发展,供给失衡 | 第30-31页 |
| ·产业分工,山寨盛行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山寨电子产品设计创新之策 | 第33-53页 |
| ·山寨小企业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 ·山寨之模仿与设计创新 | 第34-35页 |
| ·日韩成功之路的启示 | 第35-38页 |
| ·基于山寨现状的电子产品设计创新策略 | 第38-47页 |
| ·构建创新设计新体系 | 第38-40页 |
| ·基于山寨模仿的嫁接性创新尝试 | 第40-45页 |
| ·基于山寨个性化的创新尝试 | 第45-47页 |
| ·产品创新评价 | 第47-53页 |
| ·产品评价标准的历史发展 | 第47-49页 |
| ·产品创新评价的必要性 | 第49-50页 |
| ·创新设计评价标准探析 | 第50-51页 |
| ·创新评价具体策略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从“山寨”走向品牌之路 | 第53-59页 |
| ·山寨电子产品品牌发展现状 | 第53-54页 |
| ·山寨品牌转型的必要性 | 第54-55页 |
| ·山寨品牌转型策略 | 第55-59页 |
|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定位良好的品牌形象 | 第55-56页 |
| ·提升全民品牌意识,推进区域品牌发展 | 第56-58页 |
| ·完善创新设计管理系统,提高设计成效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山寨电子产品发展之未来 | 第59-63页 |
| ·山寨电子产品发展有利之处 | 第59-60页 |
| ·山寨电子产品发展的弊端 | 第60-61页 |
| ·山寨未来走向 | 第61-63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7页 |
| 参与课题情况 | 第67页 |
| 参与实践项目情况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