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设计论文

风景区景点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研究--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中心服务区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16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趋同性第10页
     ·我国地域文化的发展状况第10-1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
     ·研究的目的第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文献综述第13页
     ·实地调研第13页
     ·理论总结第13页
     ·实践探索第13-14页
   ·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26页
   ·相关概念及理论第16-18页
     ·风景名胜区研究概述第16-17页
     ·地域性景观研究概述第17-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第18-26页
     ·地域性景观设计思想第18-21页
     ·地域性景观设计方法第21-22页
     ·地域性景观设计作品第22-26页
3 风景区景点地域性表达体系的理论构建第26-38页
   ·地域性表达研究的内涵第26-28页
     ·融入自然环境第26-27页
     ·尊重场所精神第27-28页
   ·地域性表达的主体内容第28-32页
     ·改造与利用物质形态的历史景观第28-31页
     ·遵循与传承非物质形态的文化景观第31-32页
   ·地域性表达的特点第32-34页
     ·动态发展第32-33页
     ·相对稳定第33页
     ·继承传统第33页
     ·多元融合第33-34页
   ·影响地域性表达的因素第34-38页
     ·自然要素——地域的自然特征第34-35页
     ·人文要素——地域的文化特征第35-36页
     ·社会条件因素第36-38页
4 风景区景点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的方法研究第38-50页
   ·突出自然环境景观特征第38-39页
     ·基于自然环境整体特征的理解第38页
     ·利用自然肌理构造地域性景观第38-39页
   ·继承与延续地域文化内涵第39-41页
     ·借鉴传统形式第39页
     ·保留历史文脉第39-40页
     ·再现景观风貌第40页
     ·象征文化内涵第40-41页
     ·隐喻场所精神第41页
   ·把握与提炼景观要素第41-44页
     ·把握景观要素的外在形式第41-42页
     ·提炼地域性景观要素第42-43页
     ·景观要素的地方性诠释第43-44页
   ·组织与构建景观空间形态第44-47页
     ·空间构成要素分析第44-46页
     ·重塑地域性景观空间第46-47页
   ·抽象表达景观的整体意境第47-50页
     ·景观的意境第47-48页
     ·意境的抽象表达第48-50页
5.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中心服务区景点设计实例研究第50-74页
   ·项目概况第50-52页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区概况第50-51页
     ·中心服务区基本概况第51-52页
   ·地域文化分析第52-55页
     ·历史沿革第52-53页
     ·可利用的设计元素第53-55页
   ·规划定位与规划目标第55-56页
   ·规划原则第56-57页
     ·因地制宜原则第56页
     ·生态优先原则第56页
     ·整体统一性原则第56页
     ·地域特色原则第56页
     ·以人为本的原则第56-57页
     ·注重参与体验原则第57页
   ·规划构思第57页
   ·总体布局第57-59页
     ·出入口广场区第57-58页
     ·餐饮服务区第58页
     ·岭南聚落文化区第58-59页
     ·岭南聚落商业区第59页
     ·滨水景观区第59页
   ·景点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第59-74页
     ·景点的主要类型划分第59-60页
     ·突出自然环境特征的表达第60-64页
     ·传承地域文化内涵的表达第64-66页
     ·提炼景观要素的表达第66-69页
     ·组建景观空间形态的表达第69-71页
     ·景观的整体意境的抽象表达第71-74页
6.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附录A: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中心服务区景点设计第81-86页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童寯园林史学思想和方法研究
下一篇:社区户外体育休闲场所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