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脂肪酸组成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说明(英文缩略词)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9页
 1 分子标记第11-12页
   ·基于DNA-DNA杂交的DNA标记第11页
   ·基于PCR的DNA标记第11页
   ·基于PCR与限制性酶切技术结台的DNA标记第11页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DNA标记第11-12页
 2 关联分析第12-18页
   ·关联分析的概念及特点第12-13页
   ·关联分析的原理第13-14页
   ·关联分析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第14-17页
   ·关联分析的应用研究进展第17-18页
 3 作物脂肪酸组成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第18-23页
   ·大豆脂肪酸组成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第18-21页
   ·其他作物脂肪酸组成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第21-23页
 4 脂肪酸的合成代谢及调控的研究进展第23-27页
   ·脂肪酸合成代谢途径第23-24页
   ·脂肪酸合成的关键基因第24-26页
   ·脂肪酸合成的调控第26-27页
 5 本研究的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分析方法第29-34页
 1 试验材料与数据第29-32页
   ·试验材料第29页
   ·脂肪酸组成性状的测定方法第29-30页
   ·基因型数据获得第30-32页
 2 分析方法第32-34页
   ·大豆脂肪酸组成性状数据第32-33页
   ·表型数据分析第33页
   ·群体结构分析第33页
   ·关联分析方法第33页
   ·QTL附近基因的获取第33页
   ·GO功能富集分析第33-34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4-54页
 1 品种群体脂肪酸组成性状的表型特征、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第34-35页
   ·表型特征第34页
   ·方差分析第34-35页
   ·相关分析第35页
 2 大豆群体结构分析第35页
 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35-43页
   ·棕榈酸第36-37页
   ·硬脂酸第37页
   ·油酸第37页
   ·亚油酸第37页
   ·亚麻酸第37-43页
 4 候选基因预测第43-52页
   ·QTL附近的大豆同源脂质相关基因第43页
   ·大豆脂质相关基因的功能类别第43页
   ·多个SNP得到的大豆同源脂质相关基因第43-44页
   ·本文得到的质体中脂肪酸合成的相关基因第44-52页
 5 GO功能富集分析第52-54页
第四章 讨论第54-60页
 1 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第54-56页
   ·两年重复验证第54-55页
   ·与他人结果一致性第55页
   ·候选基因的验证第55-56页
   ·富集分析的验证第56页
 2 油酸与亚油酸的相关第56-59页
 3 脂质信号第59-60页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6页
附表第76-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倍体穗分枝小麦“九头麦”中控制超数小穗性状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
下一篇:MSI-99m基因转化油菜及其转基因植株抗病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