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8-31页 |
第一章 梨火疫病菌 | 第9-19页 |
1 梨火疫病的危害、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 第9-15页 |
·梨火疫病的简史 | 第9页 |
·梨火疫病的危害情况 | 第9-10页 |
·梨火疫病菌的分类地位及病原生物学 | 第10-11页 |
·梨火疫病的世界分布 | 第11页 |
·梨火疫病菌的寄主范围 | 第11-12页 |
·梨火疫病菌的传播、侵染及病害循环 | 第12-13页 |
·梨火疫病害的防治 | 第13-15页 |
2 梨火疫病菌的检测 | 第15-16页 |
3 梨火疫病菌的致病机理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 | 第19-31页 |
1 群体感应的发现 | 第19页 |
2 群体感应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 第19-21页 |
3 细菌群体感应的类型 | 第21-23页 |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AHL-LuxI/LuxR群体感应系统 | 第21页 |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寡肽“语言” | 第21-22页 |
·细菌的“多语言”信号交流 | 第22-23页 |
4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检测 | 第23-25页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 | 第23-24页 |
·LB报告平板法 | 第24页 |
·琼脂条法 | 第24页 |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法 | 第24页 |
·薄层层析-生物传感器法 | 第24-25页 |
5 细菌群体感应的应用 | 第25-31页 |
·群体感应与病原菌致病性 | 第25-26页 |
·群体感应系统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 第26-31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31-73页 |
第一章 梨火疫病菌LUXI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33-59页 |
摘要 | 第33-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46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方法 | 第36-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6页 |
·luxI基因的突变体Ea△luxI及互补菌株Ea△luxI(luxI)的构建 | 第46-49页 |
·luxI基因的缺失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49-56页 |
3 讨论 | 第56-59页 |
第二章 梨火疫病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鉴定 | 第59-73页 |
摘要 | 第59-60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60-66页 |
·材料 | 第60-63页 |
·方法 | 第63-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luxI基因的克隆 | 第66-67页 |
·表达载体BL21(DE3)-pET30a-I的构建 | 第67-68页 |
·梨火疫病菌自体诱导物合成酶基因luxI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68页 |
·自体诱导物活性的检测 | 第68-69页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细菌群体感应的信号分子 | 第69-71页 |
3 讨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5页 |
附录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