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6页 |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 第12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的概念和特点 | 第12-13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的发生率和危害 | 第13-14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的病因学机制 | 第14-15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的测量工具 | 第15-16页 |
·理论框架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本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23页 |
·研究设计 | 第18页 |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抽样方法 | 第18页 |
·样本量的计算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工具 | 第19-20页 |
·一般情况问卷 | 第19页 |
·HIV相关疲乏量表(HRFS) | 第19页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 第19-20页 |
·自评抑郁量表(SDS) | 第20页 |
·研究过程 | 第20-22页 |
·HRFS量表的翻译与修订 | 第20-21页 |
·人员培训 | 第21页 |
·伦理原则 | 第21页 |
·资料收集 | 第21页 |
·资料整理与分析 | 第21-22页 |
·质量控制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3-38页 |
·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特点 | 第23-24页 |
·HRFS的效度检验 | 第24-27页 |
·内容效度 | 第24页 |
·结构效度 | 第24-27页 |
·HRFS的信度检验 | 第27-28页 |
·内部一致性信度 | 第27-28页 |
·重测信度 | 第28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现状 | 第28-31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的总体情况 | 第28-29页 |
·HRFS各分量表及其各自条目得分 | 第29-30页 |
·HRFS描述性条目各自的得分情况 | 第30-31页 |
·HIV/AIDS患者睡眠状况 | 第31-32页 |
·PSQI量表总得分 | 第31-32页 |
·PSQI量表各成份得分 | 第32页 |
·HIV/AIDS患者抑郁水平 | 第32-33页 |
·HIV/AIDS患者不同抑郁程度分布 | 第32-33页 |
·SDS量表各维度得分 | 第33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33-36页 |
·不同特征的HIV/AIDS患者疲乏状态比较 | 第33-35页 |
·HIV/AIDS患者睡眠与疲乏状态的关系 | 第35-36页 |
·HIV/AIDS患者抑郁与疲乏状态的关系 | 第36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的多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影响因素指标量化 | 第36-37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8-45页 |
·中文版HIV相关疲乏量表(C-HRFS)的评价 | 第38-40页 |
·C-HRFS量表的可行性 | 第38页 |
·C-HRFS量表的效度 | 第38-39页 |
·C-HRFS量表的信度 | 第39-40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现状及特点 | 第40-41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的水平 | 第40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的后果 | 第40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的表现 | 第40-41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的特点 | 第41页 |
·HIV/AIDS患者睡眠状况 | 第41页 |
·HIV/AIDS患者抑郁水平 | 第41页 |
·HIV/AIDS患者疲乏状态的相关因素 | 第41-43页 |
·一般情况 | 第42-43页 |
·睡眠状况 | 第43页 |
·抑郁水平 | 第43页 |
·护理实践启示 | 第43-44页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设想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综述 | 第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