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临床研究 | 第11-56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1-15页 |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诊断标准 | 第11-15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12-15页 |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调查表 | 第16-17页 |
·调查表设计 | 第16页 |
·调查表内容 | 第16-17页 |
·调查方式 | 第17页 |
·样本含量估计 | 第17页 |
·病例的选择 | 第17页 |
·质量控制 | 第17-18页 |
·统计方法 | 第18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8-49页 |
·一般资料 | 第18-33页 |
·年龄分布 | 第18-19页 |
·婚姻分布 | 第19页 |
·文化程度分布 | 第19-20页 |
·职业分布 | 第20-21页 |
·户籍分布 | 第21页 |
·孕产史分布 | 第21-22页 |
·家庭月收入分布 | 第22页 |
·居住条件分布 | 第22-23页 |
·是否计划妊娠分布 | 第23页 |
·是否系统参加孕前及孕期知识学习分布 | 第23-24页 |
·孕期健康状况分布 | 第24-25页 |
·妊娠并发症分布 | 第25-26页 |
·分娩方式分布 | 第26页 |
·分娩环境分布 | 第26-27页 |
·医务人员态度分布 | 第27-28页 |
·产程中出血量分布 | 第28页 |
·有无伤口分布 | 第28页 |
·伤口愈合情况分布 | 第28-29页 |
·妊娠胎数分布 | 第29页 |
·婴儿性别分布 | 第29页 |
·婴儿有无疾患分布 | 第29-30页 |
·婴儿喂养方式分布 | 第30-31页 |
·是否母婴同室分布 | 第31页 |
·此次住院总费用分布 | 第31页 |
·夫妻关系分布 | 第31-32页 |
·近期情绪分布 | 第32-33页 |
·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 第33-38页 |
·产后抑郁患者主要中医症状分布 | 第33-34页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34-38页 |
·产后抑郁中医证候分布与有关因素相关性探讨 | 第38-49页 |
·年龄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38-39页 |
·婚姻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39页 |
·文化程度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39页 |
·职业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39-40页 |
·户籍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0页 |
·孕产史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0-41页 |
·家庭月收入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1页 |
·居住条件中医证候分布 | 第41页 |
·是否计划妊娠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1-42页 |
·是否系统参加孕前孕期知识学习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2页 |
·孕期健康状况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2页 |
·妊娠并发症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2-43页 |
·分娩方式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3-44页 |
·分娩环境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4页 |
·医务人员态度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4页 |
·产程出血量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4-45页 |
·有无伤口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5页 |
·伤口愈合情况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5页 |
·妊娠胎数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5-46页 |
·婴儿性别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6页 |
·婴儿疾患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6页 |
·婴儿的喂养方式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6-47页 |
·是否母婴同室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7页 |
·此次住院总费用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7页 |
·夫妻关系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7-48页 |
·近期情绪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6页 |
·研究结果探讨 | 第49-53页 |
·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 第49-52页 |
·产后抑郁中医证候分布与相关因素探讨 | 第52-53页 |
·本研究为产后抑郁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第53-54页 |
·辨证与临床治疗密不可分 | 第53-54页 |
·临床用药辨证指导 | 第54页 |
·未病先防,及时补虚化瘀 | 第54-55页 |
·研究工具的探讨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综述 | 第6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 | 第76-84页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