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1 绪论 | 第12-30页 |
| ·无机多孔材料简介 | 第12-13页 |
| ·大孔材料的制备 | 第13-16页 |
| ·胶态晶体模板法 | 第14-15页 |
| ·生物膜板法 | 第15-16页 |
| ·其他模板法 | 第16页 |
| ·大孔材料的应用 | 第16-18页 |
| ·吸附材料 | 第16-17页 |
| ·催化剂及载体 | 第17页 |
| ·电极材料 | 第17-18页 |
| ·传感器件及光电材料 | 第18页 |
| ·大孔材料在离子吸附方面的研究 | 第18-22页 |
| ·硅基多孔材料的表面改性 | 第19-22页 |
| ·大孔材料在漆酶固定化中的应用 | 第22-27页 |
| ·漆酶简介 | 第22-23页 |
| ·漆酶的应用 | 第23-25页 |
| ·固定化酶方法 | 第25-27页 |
| ·影响漆酶性质的因素 | 第2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7-3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 ·实验药品 | 第30页 |
|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 ·实验路线 | 第31页 |
| ·仪器表征 | 第31-33页 |
| ·红外光谱 | 第31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1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1-32页 |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32页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 第32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第32-33页 |
| 3 二氧化硅大孔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对 Cu~(2+)、Pb~(2+)的吸附性能 | 第33-48页 |
|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 ·大尺寸 SiO_2大孔材料的制备 | 第33-34页 |
| ·SiO_2大孔材料的表面改性 | 第34页 |
| ·对 Cu~(2+)和 Pb~(2+)的吸附 | 第34-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7页 |
| ·SiO_2大孔材料的表征 | 第35-37页 |
| ·Cu~(2+)、Pb~(2+)的吸附平衡时间 | 第37-39页 |
| ·初始浓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pH 值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1-43页 |
|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43-44页 |
|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4-45页 |
| ·吸附等温线 | 第45-46页 |
| ·吸附剂的重复利用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4 改性二氧化硅大孔材料对漆酶的固定化 | 第48-6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 ·固定化漆酶载体的制备 | 第48-49页 |
| ·漆酶的固定化 | 第49页 |
| ·漆酶固定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 ·漆酶活性的测定 | 第50-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 ·漆酶固定化条件选择 | 第51-55页 |
| ·固定化漆酶的性质 | 第55-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5 固定化漆酶对邻氯苯酚的降解作用 | 第60-68页 |
|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 ·Cu~(2+)-Al-SiO_2固定化漆酶对邻氯苯酚的降解 | 第60-61页 |
| ·邻氯苯酚浓度的测定 | 第61-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 ·载体的吸附作用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 ·pH 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 ·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64-65页 |
| ·O-CP 的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6 结论与创新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页 |
| ·创新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