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绪论 | 第9-20页 |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4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一)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二)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四、公民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5-20页 | 
| (一)公民社会理论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 第15-18页 | 
| (二)公民社会的基础 | 第18-20页 | 
| 第一章 新农村社会建设的问题分析 | 第20-33页 | 
| 一、边缘化的农村社会成员 | 第20-23页 | 
| (一)进厂不弃田 | 第21页 | 
| (二)亦工亦农 | 第21-22页 | 
| (三)进城不脱村 | 第22页 | 
| (四)亦城亦乡 | 第22-23页 | 
| 二、乡村生活意义的缺失 | 第23-25页 | 
| (一)博弈:外出务工与留守 | 第23-24页 | 
| (二)乡村生活秩序的紊乱 | 第24-25页 | 
| (三)迷失的村落文化 | 第25页 | 
| 三、挤压的乡村公共空间 | 第25-28页 | 
| (一)疏远的群众关系 | 第26-27页 | 
| (二)集体性“权力”的缩小 | 第27页 | 
| (三)村庄发展“原子化” | 第27-28页 | 
| 四、逐渐瓦解的村庄共同体 | 第28-30页 | 
| (一)村庄兼并政策的促使 | 第28-29页 | 
| (二)村庄边界的消失 | 第29页 | 
| (三)消失的村民认同感和村庄内部关系 | 第29-30页 | 
| 五、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 | 第30-33页 | 
| (一)社会成员的多元化 | 第30-31页 | 
| (二)社会结构的分化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公民社会理论对新农村社会建设的启示 | 第33-42页 | 
| 一、公民社会与新农村社会建设的共性 | 第33-35页 | 
| (一)自发性与人为性并存 | 第33-34页 | 
| (二)民间性与官方性并存 | 第34页 | 
| (三)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 | 第34-35页 | 
| (四)宏观鼓励与微观约束并存 | 第35页 | 
| 二、内发的生成——新农村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 | 第35-39页 | 
| (一)新农村社会建设与公民社会发展的理论契合 | 第36-38页 | 
| (二)新农村社会建设与公民社会发展的意义关联 | 第38-39页 | 
| 三、外力的促进——非政府组织与新农村社会建设相结合 | 第39-42页 | 
| (一)非政府组织与新农村社会建设的理念结合 | 第39-40页 | 
| (二)非政府组织对新农村社会建设的实际意义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新农村社会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 第42-53页 | 
| 一、深入挖掘村民自治能力 | 第42-45页 | 
| (一)发挥农村社会居民的主体意识 | 第42-43页 | 
| (二)培育农村社会居民组织化的行为习惯 | 第43-44页 | 
| (三)健全农村社会居民公共参与制度 | 第44页 | 
| (四)完善村民自治法律,规范村委会职权范围 | 第44-45页 | 
| 二、引领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 | 第45-48页 | 
| (一)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 | 第46页 | 
| (二)正确认识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 | 第46-47页 | 
| (三)增进公民参与能力建设 | 第47-48页 | 
| (四)依法规范现有的农村非政府组织 | 第48页 | 
| 三、完善政府和社会的公共服务职能 | 第48-51页 | 
| (一)强化法律保障 | 第49页 | 
| (二)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以体现民愿为本 | 第49-50页 | 
| (三)资金供给渠道由单一转向多元化 | 第50-51页 | 
| (四)提升资金使用率,完善监督机制 | 第51页 | 
| 四、完善“国家—市场—社会”范式:将政府主导、市场推进与社会自主三方结合发展 | 第51-53页 | 
| (一)弱化政府的绝对主导地位 | 第51-52页 | 
| (二)强化社会主导,将农民变成“公民” | 第52页 | 
| (三)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 | 第57-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