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主灸膏肓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 目录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英文缩略词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29页 |
| 综述一 颈椎病的认识与研究 | 第10-17页 |
| 1 传统中医角度 | 第10-13页 |
| ·源流 | 第10页 |
| ·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 ·与经络的关系 | 第11-12页 |
| ·中药治疗 | 第12-13页 |
| 2 现代医学角度 | 第13-16页 |
| ·流行病学资料 | 第13-14页 |
| ·发病机制 | 第14-15页 |
| ·西医治疗 | 第15-16页 |
| 小结 | 第16-17页 |
| 综述二 针灸相关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 | 第17-23页 |
| 1 针刺相关方法研究 | 第17-20页 |
| ·毫针疗法 | 第17-18页 |
| ·电针疗法 | 第18页 |
| ·腹针疗法 | 第18页 |
| ·穴位注射 | 第18-19页 |
| ·针刀疗法 | 第19页 |
| ·穴位埋线 | 第19页 |
| ·其它疗法 | 第19-20页 |
| 2 温灸相关方法研究 | 第20-22页 |
| ·源流 | 第20页 |
| ·温灸相关方法的作用及适应症 | 第20-21页 |
| ·温灸相关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现状 | 第21-22页 |
| 3 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 第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综述三 膏肓及灸膏肓腧穴法 | 第23-29页 |
| 1 源流 | 第23页 |
| 2 古代文献史料 | 第23-26页 |
| 3 现代阐述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9-37页 |
|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 临床资料 | 第29-30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29页 |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9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9页 |
| 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9-30页 |
| ·纳入标准 | 第29-30页 |
| ·排除标准 | 第30页 |
| ·病例剔除和终止标准 | 第30页 |
| 4 安全性问题及处理 | 第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 1 资料收集 | 第30-31页 |
| 2 分组方法 | 第31页 |
| 3 治疗方法 | 第31-32页 |
| ·灸贴组 | 第31页 |
| ·电针组 | 第31-32页 |
| 4 疗效观察 | 第32页 |
| ·观察方法及指标 | 第32页 |
| ·临床疗效评定 | 第32页 |
| 5 统计方法 | 第32-33页 |
| 研究结果 | 第33-36页 |
| 1 患者资料 | 第33页 |
| 2 试验结果 | 第33-35页 |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 第33页 |
| ·两组患者疼痛症状各积分比较 | 第33-34页 |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比较 | 第34-35页 |
| 3 安全性评价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37-41页 |
| 1 选题依据 | 第37页 |
| 2 选穴及施法依据 | 第37-38页 |
| 3 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 第38页 |
| 4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 5 问题与展望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附表1 | 第44-45页 |
| 附表2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个人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