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及岩溶处治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0-14页 |
| ·岩溶成因研究 | 第10-11页 |
| ·岩溶对隧道围岩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岩溶处治技术研究 | 第12-14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及岩溶发育规律 | 第16-28页 |
| ·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危害 | 第16-20页 |
| ·岩溶洞穴对隧道工程的危害 | 第16-18页 |
| ·岩溶突水、突泥对隧道工程的危害 | 第18-20页 |
| ·洞穴堆积物对隧道工程的危害 | 第20页 |
| ·岩溶发育控制因素及发育规律 | 第20-27页 |
| ·岩溶发育控制因素 | 第21-24页 |
| ·岩溶发育规律 | 第24-25页 |
| ·岩溶发育阶段划分及岩溶水分带 | 第25-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岩溶的探测—超前地质预报 | 第28-49页 |
| ·超前地质预报简述 | 第28页 |
| ·洞外超前地质预报法 | 第28-30页 |
| ·洞外超前地质预报法简述 | 第28-30页 |
| ·洞外岩溶探测各种方法评价 | 第30页 |
| ·洞内超前地质预报法 | 第30-34页 |
| ·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 | 第31-32页 |
| ·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 | 第32-33页 |
| ·洞内各种探测方法评价 | 第33-34页 |
| ·岩溶隧道常用的超前探测预报技术研究 | 第34-48页 |
|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流程 | 第34页 |
| ·TSP隧道地震预报法 | 第34-41页 |
| ·超前地质钻探法 | 第41-43页 |
| ·地质雷达法 | 第43-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岩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49-69页 |
| ·FLAC~(3D)软件简介 | 第49-54页 |
| ·计算分析的内容 | 第54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与计算参数选取 | 第54-55页 |
| ·隧道顶部岩溶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55-59页 |
| ·隧道周边位移变化特征分析 | 第56-58页 |
| ·隧道围岩竖向应力分析 | 第58-59页 |
| ·隧道底部岩溶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 第59-63页 |
| ·隧道周边位移变化特征分析 | 第60-62页 |
| ·隧道围岩竖向应力分析 | 第62-63页 |
| ·隧道正侧部岩溶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 第63-67页 |
| ·隧道周边位移变化特征分析 | 第64-66页 |
| ·隧道围岩竖向应力分析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岩溶处治技术研究 | 第69-90页 |
| ·岩溶分类 | 第69-70页 |
| ·岩溶处治 | 第70-89页 |
| ·岩溶处治原则 | 第70页 |
| ·小型溶洞处治技术 | 第70-72页 |
| ·大型溶洞处治技术 | 第72-81页 |
| ·岩溶管道处治技术 | 第81-85页 |
| ·岩溶充填物处治技术 | 第85-86页 |
| ·岩溶水处治技术 | 第86-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 ·结论 | 第90-91页 |
| ·展望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