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俗艺术符号的趣味童装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与创新点 | 第11-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民俗艺术符号概述 | 第13-22页 |
| ·概念界定 | 第13页 |
| ·概念阐述 | 第13-14页 |
| ·民俗艺术 | 第13-14页 |
| ·民俗艺术符号 | 第14页 |
| ·民俗艺术符号产生的背景 | 第14-17页 |
| ·民俗艺术符号在经典领域中的应用 | 第17-22页 |
| 第三章 民俗艺术符号在童装中的显现 | 第22-29页 |
| ·童装中民俗艺术符号的文化内涵 | 第22-25页 |
| ·早期民俗艺术符号的象征意义 | 第22-23页 |
| ·近代民俗艺术符号的装饰作用 | 第23-24页 |
| ·现代民俗艺术符号的趣味呈现 | 第24-25页 |
| ·童装设计中民俗艺术符号的运用现状 | 第25-26页 |
| ·国外童装设计中民俗符号运用现状分析 | 第25页 |
| ·国内童装设计中民俗符号运用现状分析 | 第25-26页 |
| ·童装设计中民俗艺术符号的构建 | 第26-29页 |
| ·情感因素 | 第26-28页 |
| ·思维因素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现代童装设计中民俗艺术符号的运用 | 第29-37页 |
| ·现代时尚童装与民俗传统童装的比较分析 | 第29-30页 |
| ·民俗艺术符号在现代童装设计中的运用 | 第30-33页 |
| ·民俗艺术色彩符号在童装设计中的运用 | 第30-31页 |
| ·民俗艺术图案符号童装设计中的运用 | 第31-33页 |
| ·图案的局部应用 | 第31-32页 |
| ·少量图案的放大 | 第32页 |
| ·图案的反复运用 | 第32-33页 |
| ·当今流行文化因素对童装设计的影响 | 第33-37页 |
| ·动画片的启蒙教育 | 第34页 |
| ·童话书籍的阅读认知 | 第34-35页 |
| ·成人服装廓型的影响 | 第35-37页 |
| 第五章 民俗艺术符号下的趣味性童装设计实践 | 第37-47页 |
| ·目标群体定位 | 第37页 |
| ·从仿生学的角度运用民俗符号体现童装趣味性 | 第37-39页 |
| ·具象仿生的款式设计 | 第37-38页 |
| ·抽象仿生的款式设计 | 第38-39页 |
| ·从图案构成的角度运用民俗符号体现童装趣味性 | 第39-42页 |
| ·单一型图案设计 | 第40页 |
| ·复合型图案设计 | 第40-42页 |
| ·从工艺装饰的角度运用民俗符号体现童装趣味性 | 第42-47页 |
| ·印染装饰工艺在设计中的辅助 | 第42-43页 |
| ·刺绣装饰工艺在设计中的辅助 | 第43-44页 |
| ·贴布装饰工艺在设计中的辅助 | 第44-45页 |
| ·褶裥装饰工艺在设计中的辅助 | 第45-46页 |
| ·手绘装饰工艺在设计中的辅助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7-50页 |
| ·民俗艺术符号对童装品牌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对未来童装中民俗趣味设计的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