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 叶绿体概述 | 第11-12页 |
·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 第11-12页 |
·叶绿体的功能 | 第12页 |
2 叶绿体的提取与质体色素的测定 | 第12-13页 |
·叶绿体的提取方法和观察方法 | 第12-13页 |
·质体色素的测定 | 第13页 |
3 烟草质体色素的变化规律 | 第13-16页 |
·不同烟草类型(品种)质体色素含量差异 | 第13-14页 |
·不同叶位、不同成熟度烟草质体色素含量变化 | 第14-15页 |
·不同施肥水平质体色素含量变化 | 第15-16页 |
4 环境条件与烟草质体色素的关系 | 第16-17页 |
·光照 | 第16页 |
·水分 | 第16页 |
·种植密度 | 第16-17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湖南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品种的 质体色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 第19-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田间种植方法 | 第19-20页 |
·烤烟大田生育期记载 | 第20页 |
·烟草农艺性状测定 | 第20-21页 |
·质体色素测定方法 | 第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30页 |
·农艺性状 | 第22-24页 |
·生育期 | 第22页 |
·株高 | 第22-23页 |
·叶数 | 第23-24页 |
·叶面积 | 第24页 |
·质体色素 | 第24-28页 |
·叶绿素a | 第24-25页 |
·叶绿素b | 第25-26页 |
·总叶绿素 | 第26-27页 |
·类胡萝卜素 | 第27-28页 |
·叶面积与叶绿素含量 | 第28-30页 |
·云烟87 | 第28-29页 |
·K326 | 第29页 |
·NC297 | 第29-30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湖南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质体色素的时空变化规律 | 第32-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45页 |
·烟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质体色素含量 | 第33-37页 |
·叶绿素a | 第33页 |
·叶绿素b | 第33-34页 |
·总叶绿素 | 第34-35页 |
·类胡萝卜素 | 第35页 |
·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 | 第35-36页 |
·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 | 第36-37页 |
·烟株不同部位的质体色素含量变化 | 第37-42页 |
·叶绿素a | 第37-38页 |
·叶绿素b | 第38-39页 |
·总叶绿素 | 第39-40页 |
·类胡萝卜素 | 第40-41页 |
·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 | 第41-42页 |
·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 | 第42页 |
·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的关系 | 第42-45页 |
·不同品种 | 第42-44页 |
·同一烟草品种不同叶位 | 第44-45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湖南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质体色素与氮肥的关系 | 第46-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叶绿素a | 第47-48页 |
·叶绿素b | 第48-49页 |
·总叶绿素 | 第49-50页 |
·类胡萝卜素 | 第50-51页 |
·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 | 第51页 |
·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 | 第51-5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