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宁基性—超基性岩区铜镍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1-12页 |
·铜镍硫化物矿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论文选题以及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区铜镍矿床研究程度 | 第14-15页 |
·科研项目支撑 | 第15页 |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8-19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0-33页 |
·大地构造位置 | 第20-22页 |
·地质背景 | 第22-33页 |
·地层 | 第22-23页 |
·构造 | 第23-27页 |
·岩浆活动及岩浆岩 | 第27-30页 |
·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矿产 | 第30-33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 | 第33-46页 |
·地质特征 | 第33-36页 |
·地层 | 第33-34页 |
·构造 | 第34-35页 |
·岩浆活动及岩浆岩 | 第35-36页 |
·变质作用 | 第36页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36-44页 |
·尾硐铜镍矿矿床地质特征 | 第36-40页 |
·玉烈铜镍矿矿床地质特征 | 第40-43页 |
·研究区其他主要矿床(矿化点)地质特征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矿体(矿化点)赋存岩体特征 | 第44-45页 |
·矿体(矿化点)矿石特征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矿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6-69页 |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第46页 |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6-57页 |
·尾硐铜镍矿基性-超基性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7-51页 |
·玉烈铜镍矿基性-超基性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1-56页 |
·富宁地区基性-超基性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6-57页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7-68页 |
·尾硐铜镍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8-62页 |
·玉烈铜镍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2-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 第69-84页 |
·S同位素对比分析 | 第69-71页 |
·尾硐铜镍矿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9-70页 |
·玉烈铜镍矿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70-71页 |
·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71-76页 |
·矿体不同部位Ni、Cu矿化特征 | 第71-75页 |
·成矿元素Ni、Cu和Co相关性分析 | 第75-76页 |
·岩浆的熔离作用 | 第76-80页 |
·尾硐铜镍矿 | 第77-78页 |
·玉烈铜镍矿 | 第78-80页 |
·岩浆地壳混染作用 | 第80页 |
·研究区矿床的PGE特征 | 第80-81页 |
·矿床成因分析 | 第81-84页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81-82页 |
·岩浆熔离与铜镍硫化物分异结晶作用 | 第82页 |
·硫化物饱和控制 | 第82-83页 |
·岩浆后期热液的叠加与改造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4-86页 |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84页 |
·对找矿工作的建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2-93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项目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