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小型断路器概述 | 第11-14页 |
·小型断路器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 | 第11-12页 |
·小型断路器特点及主要技术参数 | 第12-13页 |
·小型断路器工作条件及标准 | 第13-14页 |
·粘滞流体阻尼器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阻尼器分类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计算流体动力学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有限元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有限元法 | 第20页 |
·有限元法的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多体动力学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 | 第2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电磁式油阻尼脱扣器阻尼力理论公式推导与分析 | 第27-42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电磁式油阻尼脱扣器构造 | 第27-28页 |
·电磁式油阻尼脱扣器工作原理 | 第28页 |
·粘滞流体的类型与特性 | 第28-31页 |
·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 | 第28-29页 |
·非牛顿流体的类型与特性 | 第29-30页 |
·硅油流体性质 | 第30-31页 |
·电磁式油阻尼脱扣器中液体流动状态分析 | 第31-34页 |
·层流和紊流 | 第31页 |
·雷诺数 | 第31-33页 |
·液流状态的确定 | 第33-34页 |
·电磁式油阻尼脱扣器油阻尼力计算公式 | 第34-39页 |
·平行板间隙流动阻尼系数确定 | 第34-37页 |
·电磁式油阻尼脱扣器流动阻尼系数确定 | 第37-39页 |
·油阻尼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油杯结构参数对阻尼系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硅油运动粘度对阻尼系数的影响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电磁式油阻尼脱扣器油阻尼力仿真分析 | 第42-60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电磁式油阻尼脱扣器建模及仿真 | 第43-47页 |
·假定与依据 | 第43页 |
·不可压缩层流的控制方程组 | 第43-45页 |
·网格剖分及边界条件 | 第45-46页 |
·计算步骤 | 第46-47页 |
·场量计算及分析 | 第47-51页 |
·场量计算 | 第47-49页 |
·脱扣器参数对场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油阻尼力仿真结果分析 | 第51-57页 |
·油阻尼器阻尼力分析 | 第51-56页 |
·油阻尼脱扣器参数对阻尼力系数的影响 | 第56-57页 |
·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对比及误差分析 | 第57-60页 |
·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对比 | 第57-58页 |
·误差分析 | 第58-60页 |
第四章 电磁式油阻尼脱扣器静态特性分析 | 第60-81页 |
·引言 | 第60-61页 |
·确定计算模型 | 第61-65页 |
·建立模型 | 第61-62页 |
·网格划分 | 第62-63页 |
·加约束、载荷 | 第63-64页 |
·施加力标志及求解 | 第64-65页 |
·计算方法 | 第65-66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6-79页 |
·仿真结果 | 第66-79页 |
·铁心参数对电磁吸力的影响 | 第79页 |
·静态特性 | 第79-81页 |
第五章 电磁式油阻尼脱扣器动态特性分析 | 第81-97页 |
·引言 | 第81-82页 |
·动态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82-84页 |
·基于 Pro/E 建立三维实体模型 | 第82页 |
·ADAMS软件简介 | 第82-83页 |
·基于 ADAMS 的动态仿真模型 | 第83-84页 |
·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84-85页 |
·动态特性仿真 | 第85-89页 |
·过载特性仿真 | 第85-88页 |
·短路特性仿真 | 第88-89页 |
·保护特性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比较 | 第89-92页 |
·电磁式油阻尼脱扣器保护特性 | 第89-90页 |
·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比较 | 第90-92页 |
·脱扣器参数对保护特性的影响 | 第92-97页 |
·硅油粘度对保护特性的影响 | 第92-93页 |
·粗铁心直径对保护特性的影响 | 第93页 |
·铁心压簧刚度对保护特性的影响 | 第93-95页 |
·衔铁扭簧初始反力矩对保护特性的影响 | 第95-9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7-99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 | 第97页 |
·论文的创新点及成果 | 第97-98页 |
·进一步展开的研究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