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3-21页 |
1 中医基础理论与微生态学 | 第13-15页 |
·中医学整体观念与微生态学 | 第13页 |
·阴阳学说和微生态学 | 第13-14页 |
·正邪理论与微生态学 | 第14页 |
·藏象学说与微生态学 | 第14页 |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微生态防治 | 第14-15页 |
2 “脾主运化”理论对肠菌群生物转化研究的指导作用 | 第15页 |
3 现代医学对肠菌群生物转化的认识和研究 | 第15-18页 |
·生物转化的概念及机理 | 第15-16页 |
·生物转化中药的优点 | 第16页 |
·消化道正常菌群和酶 | 第16-17页 |
·人肠菌群转化模型 | 第17页 |
·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的特点 | 第17页 |
·苷类是中草药代谢的研究重点 | 第17页 |
·肠菌群转化苷类中药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4 中药白头翁的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祖国医学对白头翁的认识 | 第18-19页 |
·白头翁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19页 |
·白头翁的主要药理作用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1-34页 |
1 肠菌群转化产物的制备 | 第21-2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1页 |
·药物 | 第21页 |
·制备白头翁水提液 | 第21页 |
·肠菌群生物转化模型的制备 | 第21页 |
·肠菌群生物转化白头翁水提液 | 第21-22页 |
2 高效液相法(HPLC)检测主要成分 | 第22-2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3页 |
·实验结果 | 第23-25页 |
3 白头翁水提液转化前后的药效学实验 | 第25-34页 |
·体外抑菌试验 | 第25-29页 |
·抗肿瘤试验 | 第29-31页 |
·肠黏膜免疫调节作用 | 第31-34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4-39页 |
1 实验内容与方法讨论 | 第34-36页 |
·体外抑菌实验用菌株 | 第34页 |
·肠菌群转化模型的制备 | 第34页 |
·实验对照及分组 | 第34-35页 |
·灌胃药物剂量 | 第35页 |
·项目和检测指标分析 | 第35-36页 |
2 实验结果讨论 | 第36-38页 |
3 实验依据 | 第38-39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9-40页 |
创新点 | 第40-41页 |
问题和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附录一 | 第46-47页 |
附录二 | 第47-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