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在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中应用模糊理论的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对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对混凝土耐久性进行可靠度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课题意义 | 第17页 |
| ·工程结构加固技术 | 第17-21页 |
| ·结构加固的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 ·常用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 第18-20页 |
| ·混凝土结构加固程序及加固方法的选择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2章 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 | 第22-28页 |
| ·工程结构可靠度 | 第22-24页 |
| ·可靠度基本理论 | 第22-23页 |
| ·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方法 | 第23-24页 |
| ·可靠度鉴定的概率分析方法 | 第24页 |
| ·有限元的概率设计(PDS) | 第24-27页 |
| ·基于有限元的概率设计(PDS)简介 | 第24-25页 |
| ·PDS中的参数分布函数及其选用 | 第25-26页 |
| ·关于ANSYS分析可靠度的问题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 第28-34页 |
| ·模糊集的概念 | 第28页 |
|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概念 | 第28页 |
|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即F_(UZZY)AHP) | 第28页 |
| ·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 第28-31页 |
|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29-30页 |
|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30-31页 |
|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31页 |
| ·权向量的确定方法 | 第31-32页 |
| ·构造判别矩阵 | 第31页 |
| ·计算判断矩阵 | 第31页 |
| ·一致性检验 | 第31-32页 |
| ·计算权向量 | 第32页 |
| ·建立模糊评价集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4章 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 | 第34-44页 |
| ·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的原因 | 第34页 |
| ·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 | 第34-41页 |
| ·构件自身承载能力 | 第34页 |
| ·保护层残量碳化时间 | 第34-36页 |
| ·外加剂 | 第36-37页 |
| ·裂缝宽度 | 第37页 |
| ·钢筋锈蚀程度 | 第37-38页 |
| ·爆炸与撞击 | 第38页 |
| ·火灾 | 第38-39页 |
| ·建筑面层 | 第39页 |
| ·环境类别 | 第39-41页 |
| ·归纳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模糊综合评价在耐久性中的实际应用 | 第44-52页 |
| ·工程概况 | 第44页 |
|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图 | 第44-45页 |
|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 第45-47页 |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5页 |
| ·一致性检验 | 第45-47页 |
| ·本工程的综合评价指标及模糊隶属度 | 第47-49页 |
| ·加固设计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6章 带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分析 | 第52-68页 |
| ·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 | 第52-53页 |
| ·有限元模型所用单元 | 第52-53页 |
| ·钢筋与混凝土的组合模型及其收敛准则 | 第53页 |
| ·钢筋混凝土梁建模 | 第53-66页 |
| ·无缝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梁模型 | 第54-56页 |
| ·单条裂缝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梁模型 | 第56-58页 |
| ·三条裂缝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梁模型 | 第58-61页 |
| ·两端开裂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梁模型 | 第61-63页 |
| ·跨中平行于钢筋方向开裂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梁模型 | 第63-65页 |
| ·模型结果归纳 | 第65-66页 |
| ·后处理结果及可靠度分析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8页 |
|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