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三、研究视角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历史、变体与热播:谍战剧的前世今生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历史:反特片的久远积淀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变体:刑侦剧的华丽转身 | 第19-21页 |
第三节 热播:谍战剧的扩散蔓延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影像的传播政治经济学:谍战剧的叙事艺术与话语修辞 | 第24-58页 |
第一节 谍战剧的叙事内容 | 第24-28页 |
一、宏大的革命事业 | 第24-26页 |
二、微观的个人传奇 | 第26-28页 |
第二节 谍战剧的叙事策略 | 第28-43页 |
一、叙事关系结构的铸造 | 第29-34页 |
二、叙事对话语境的构建 | 第34-39页 |
三、叙事共感的实现 | 第39-43页 |
第三节 谍战剧的叙事内涵 | 第43-58页 |
一、政治:国家话语的隐形书写 | 第43-48页 |
二、经济:消费主义的流行文本 | 第48-52页 |
三、文化:受众心理的影像表达 | 第52-58页 |
第三章 消费文化时代的性别想象:谍战剧女性形象建构 | 第58-71页 |
第一节 谍战剧女性呈现的三种模式 | 第58-63页 |
一、灰姑娘模式:男性导航的神话 | 第58-60页 |
二、穆桂英模式:女英雄的革命征程 | 第60-61页 |
三、红玫瑰模式:女特务的悲情命运 | 第61-63页 |
第二节 三种模式的叙事形态分析 | 第63-71页 |
一、拯救与逍遥:男权话语的女性书写 | 第63-65页 |
二、黯淡的光环:英雄主义的隐含寓意 | 第65-66页 |
三、沉重的肉身:欲望主体的虚拟幻境 | 第66-71页 |
第四章 困境与突围:谍战剧的生存瓶颈与前景展望 | 第71-82页 |
第一节 谍战剧的现实隐忧 | 第71-76页 |
一、模式化:内容雷同 | 第71-73页 |
二、粗糙化:制作失真 | 第73-75页 |
三、低俗化:渲染暴力 | 第75-76页 |
第二节 谍战剧的突围之路 | 第76-82页 |
一、内容:突破模式限定 | 第76-77页 |
二、内核:渗透人文情怀 | 第77-78页 |
三、创作:走出类型桎梏 | 第78-79页 |
四、市场:多维销路并举 | 第79-80页 |
五、体制:开展合理审查 | 第80-82页 |
结语 | 第82-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附录 | 第91-92页 |
后记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