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和生活污泥制备功能陶粒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Contents | 第13-1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污泥的概述 | 第17-20页 |
·污泥的产生及危害 | 第17页 |
·传统污泥处置方式及存在问题 | 第17-18页 |
·国内外污泥处置现状 | 第18-20页 |
·粉煤灰的概述 | 第20-22页 |
·粉煤灰的形成及来源 | 第20-21页 |
·粉煤灰的物化性质 | 第21-22页 |
·国内外粉煤灰应用现状 | 第22-23页 |
·国内粉煤灰利用现状 | 第22页 |
·国外粉煤灰利用现状 | 第22-23页 |
·陶粒的概述 | 第23-26页 |
·陶粒的分类 | 第23-24页 |
·陶粒的特点 | 第24-25页 |
·陶粒的用途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2 功能陶粒制备实验部分 | 第27-34页 |
·实验仪器设备及原料 | 第27-28页 |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实验原料 | 第27-28页 |
·原料的预处理及性质分析 | 第28页 |
·原料预处理 | 第28页 |
·原料的性质分析 | 第28页 |
·陶粒配方的初步确定 | 第28-30页 |
·实验流程 | 第30-31页 |
·陶粒的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 第31-32页 |
·容重的测定 | 第31页 |
·吸水率的测定 | 第31页 |
·抗压强度的测定 | 第31-32页 |
·孔隙结构的观察(SEM) | 第32页 |
·实验原理(焙烧烧胀理论) | 第32-34页 |
3 功能陶粒制备的研究 | 第34-52页 |
·原料的性质分析 | 第34-35页 |
·原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 第34页 |
·污泥的重金属检测结果与评价 | 第34-35页 |
·影响陶粒性能的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35页 |
·焙烧时间的影响 | 第35-36页 |
·预热温度的影响 | 第36页 |
·预热时间的影响 | 第36-37页 |
·原料配比的影响 | 第37页 |
·正交试验方案 | 第37-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39页 |
·焙烧时间的影响 | 第39-40页 |
·预热温度的影响 | 第40页 |
·预热时间的影响 | 第40-41页 |
·原料配比的影响 | 第41页 |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陶粒的微观结构 | 第45-46页 |
·陶粒性能检测 | 第46-50页 |
·水处理陶粒的性能检测 | 第46-50页 |
·建材用陶粒的性能检测 | 第50页 |
·浸出毒性检测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功能陶粒改性实验部分 | 第52-57页 |
·概述 | 第52页 |
·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 | 第52-53页 |
·仪器设备 | 第52页 |
·实验药品 | 第52-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原料预处理 | 第53页 |
·溶液的配备 | 第53页 |
·分光光度计原理 | 第53-54页 |
·陶粒改性剂的初步确定 | 第54-55页 |
·改性陶粒的制备过程 | 第55-56页 |
·改性陶粒的性能检测及方法 | 第56页 |
·水处理陶粒的性能检测及方法 | 第56页 |
·建筑陶粒的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56页 |
·吸附机理 | 第56-57页 |
5 功能陶粒改性的研究 | 第57-67页 |
·水处理陶粒 | 第57-60页 |
·影响吸附陶粒性能的因素分析 | 第57-59页 |
·吸附动力学方程 | 第59-60页 |
·建筑陶粒 | 第60-64页 |
·影响建筑陶粒性能因素分析 | 第60-63页 |
·改性建筑陶粒的工艺条件优化 | 第63-64页 |
·水处理陶粒的产品性能检测与分析 | 第64-66页 |
·宏观结构 | 第64-65页 |
·微观结构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创新和展望 | 第68-69页 |
·创新点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