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要求 | 第8-9页 |
·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潜力评价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 第9-10页 |
·国内外耕地后备资源潜力评价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目的、意义 | 第12-14页 |
·以明确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分布为目的 | 第12页 |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耕地后备资源及其理论基础 | 第14-22页 |
·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 | 第14-17页 |
·耕地 | 第14-15页 |
·耕地后备资源 | 第15-17页 |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评价方法 | 第18-19页 |
·《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步骤 | 第19-20页 |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2-29页 |
·确定评价单元 | 第22-23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3-2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23页 |
·评价指标的解释 | 第23-26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6-27页 |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等级划分 | 第27-28页 |
·潜力评价的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延安市吴起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 第29-51页 |
·项目区概况 | 第29-31页 |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 第29页 |
·自然条件 | 第29-30页 |
·经济社会概况 | 第30-31页 |
·吴起县耕地资源 | 第31-36页 |
·吴起县耕地利用结构 | 第31-33页 |
·吴起县耕地资源分析 | 第33-35页 |
·吴起县耕地资源分析结论 | 第35-36页 |
·吴起县耕地后备资源概况 | 第36-38页 |
·吴起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 第38-51页 |
·确定潜力评价的评价单元 | 第38页 |
·参评因子的选择及其分析 | 第38-44页 |
·参评因子权重确定 | 第44-45页 |
·综合评价 | 第45-47页 |
·吴起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结论 | 第47-49页 |
·评价结论验证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