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理论 | 第16-19页 |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概念 | 第16页 |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分类 | 第16页 |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 第16-18页 |
·促进农机新技术与新机具的推广 | 第16-17页 |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17页 |
·促进土地流转和资源优化配置 | 第17页 |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 第17页 |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第17页 |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第17-18页 |
·完善农业经营体制 | 第18页 |
·合作经济的原理及特征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绥化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 | 第19-28页 |
·绥化市农业生产概况 | 第19-20页 |
·绥化市农机化发展概况 | 第20-22页 |
·绥化市农机化工作现状 | 第20-21页 |
·绥化市农机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绥化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22-28页 |
·绥化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绥化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情况 | 第23页 |
·绥化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情况 | 第23-25页 |
·绥化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从业人员情况 | 第25-26页 |
·绥化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情况 | 第26页 |
·案例分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绥化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8-34页 |
·土地规模经营程度偏低 | 第28-29页 |
·土地承包经营的影响 | 第28页 |
·传统思想的因素 | 第28页 |
·农村有剩余的劳动力和大量的农机具 | 第28页 |
·土地经营规格偏小 | 第28-29页 |
·土地流转费用过高 | 第29页 |
·高素质从业人员较少 | 第29页 |
·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 第29页 |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原因 | 第29页 |
·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29-31页 |
·管理体制流于形式 | 第29-30页 |
·监管不到位 | 第30页 |
·合作社的基本原则没充分坚持 | 第30-31页 |
·分配机制不建全 | 第31页 |
·农机专业合作社产权不明晰 | 第31页 |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转资金缺乏 | 第31-34页 |
·运转资金缺乏 | 第31页 |
·农民参与程度不高 | 第31-34页 |
第五章 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4-38页 |
·加强土地依法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 第34-35页 |
·发挥政府协调功能 | 第34页 |
·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 | 第34页 |
·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 第34-35页 |
·创新土地流转方式 | 第35页 |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 第35页 |
·加强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 | 第35页 |
·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 第35页 |
·加强管理、完善机制 | 第35-37页 |
·加强政府监管职能 | 第35-36页 |
·完善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 | 第36-37页 |
·引导多元化投入、以农民为主体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 | 第37-38页 |
·加强财政扶持力度 | 第37页 |
·拓宽融资渠道 | 第37页 |
·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 第37页 |
·引导农民参与 | 第37-3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简历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