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致谢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 ·国内外概况 | 第14-17页 |
| ·国外概况 | 第15-16页 |
| ·国内概况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南水乡传统聚落暨宜兴古南街传统民居的概况 | 第19-28页 |
| ·江南水乡传统聚落的概况 | 第19-20页 |
| ·江南水乡传统聚落的历史区位和气候特点 | 第19页 |
| ·江南水乡传统聚落的现状 | 第19-20页 |
| ·宜兴古南街传统民居的概况 | 第20-28页 |
| ·宜兴古南街传统民居的历史 | 第20页 |
| ·宜兴古南街传统民居的现状 | 第20-22页 |
| ·宜兴古南街所属地域的气象调查 | 第22页 |
| ·宜兴古南街传统民居室内物理环境的问卷调查 | 第22-25页 |
| ·宜兴古南街传统民居室内物理环境的初步评价 | 第25-28页 |
| 第三章 南街传统民居现状自然通风的分析与评价 | 第28-46页 |
| ·分析采用的技术手段 | 第28-32页 |
| ·CFD 技术简介 | 第28-29页 |
| ·建筑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 ·计算模型的选择 | 第30-31页 |
| ·计算网格的加密 | 第31页 |
|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31-32页 |
| ·建筑室外风环境的评价标准 | 第32-34页 |
| ·古南街传统民居室外风环境的分析与评价 | 第34-36页 |
| ·古南街局部街巷风速场的分析与评价 | 第34页 |
| ·古南街局部街巷风压场的分析与评价 | 第34-36页 |
| ·古南街局部街巷空气龄的分析与评价 | 第36页 |
| ·传统民居外部自然风的特征 | 第36-39页 |
| ·建筑室内自然通风的评价标准 | 第39-40页 |
| ·室内风速 | 第39-40页 |
| ·空气龄 | 第40页 |
| ·古南街 3 种典型民居的室内自然通风的分析与评价 | 第40-45页 |
| ·民居 A 的室内自然通风分析 | 第41-42页 |
| ·民居 B 的室内自然通风分析 | 第42-43页 |
| ·民居 C 的室内自然通风分析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古南街传统民居的自然通风改善措施 | 第46-59页 |
| ·自然通风优化设计策略 | 第46-47页 |
| ·风压与热压的设计与利用 | 第46-47页 |
|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设计策略 | 第47页 |
| ·古南街传统民居自然通风的改善措施 | 第47-56页 |
| ·利用窗扇的导风效能 | 第47-49页 |
| ·屋顶上开启天窗的措施 | 第49-51页 |
| ·设置通风烟囱 | 第51-53页 |
| ·捕风塔和捕风系统的利用 | 第53-54页 |
| ·天井对室内自然通风的改善 | 第54-56页 |
| ·冬季防止冷风渗透的措施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1页 |
| 图片资料来源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