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黄淮地区伴生小麦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抗穗发芽材料的筛选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缩写词表第7-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4页
   ·伴生小麦简介第10-11页
     ·伴生小麦定义第10页
     ·伴生小麦形成途径第10-11页
     ·伴生小麦特性第11页
   ·小麦遗传资源的重要性第11-12页
   ·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2-19页
     ·形态学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第13-14页
     ·细胞学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第14页
     ·生化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第14-15页
     ·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第15-19页
   ·小麦抗穗发芽研究进展第19-20页
     ·影响小麦穗发芽的因素第19-20页
     ·小麦穗发芽的鉴定方法第20页
     ·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2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4页
第二章 伴生小麦遗传多样性分析第24-48页
   ·材料与方法第24-32页
     ·材料第24-25页
     ·实验仪器第25-26页
     ·农艺性状分析第26-27页
     ·遗传多样性的醇溶蛋白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建立第27-28页
     ·遗传多样性的 SSR 研究方法第28-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45页
     ·农艺性状结果分析第32-39页
     ·醇溶蛋白指纹图谱带型分析第39-42页
     ·遗传多样性的 SSR 结果与分析第42-45页
   ·讨论第45-46页
     ·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评价第45页
     ·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评价第45页
     ·SSR 标记对小麦种质遗传多样性评价第45-46页
     ·农艺性状、醇溶蛋白标记和 SSR 标记在供试材料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差异比较第46页
   ·结论第46-48页
第三章 伴生小麦抗穗发芽料的筛选第48-56页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材料第48页
     ·试验方法第48-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9-54页
     ·供试材料种子发芽率及标记 Vp1B3 检测结果第49-51页
     ·供试伴生小麦材料的籽粒发芽率(GR)情况第51-53页
     ·VP1B3 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第53-54页
   ·讨论第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测墒灌溉对冬小麦水肥利用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不同小麦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和抗冻性机制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