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23页 |
| ·引言 | 第9页 |
| ·纤维素基生物质药渣资源的概括 | 第9-10页 |
| ·纤维素基生物质资源的定义 | 第9页 |
| ·纤维素基生物质药渣资源的利用及意义 | 第9-10页 |
| ·葡萄糖的医药应用领域 | 第10页 |
| ·刺五加根茎及其剩余物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纤维素类生物质原料的结构及组成 | 第11-12页 |
| ·木质素 | 第11页 |
| ·纤维素 | 第11页 |
| ·半纤维素 | 第11-12页 |
| ·纤维素作为能源物质的利用 | 第12页 |
|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制备葡萄糖的酸水解工艺 | 第12-13页 |
| ·稀酸水解法 | 第12-13页 |
| ·浓酸水解法 | 第13页 |
| ·微波加热法在纤维素水解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 ·微波技术定义 | 第13-14页 |
| ·微波加热的原理 | 第14页 |
| ·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的比较 | 第14-15页 |
| ·微波水解的影响因素 | 第15页 |
| ·糖酸分离中酸回收的方法 | 第15-17页 |
| ·中和及蒸馏法 | 第16页 |
| ·溶剂萃取法 | 第16页 |
| ·离子排斥色谱法 | 第16页 |
| ·双极性膜电渗析法 | 第16-17页 |
| ·阴离子交换扩散渗析膜法 | 第17页 |
| ·糖化水解液的脱毒方法 | 第17-20页 |
| ·水解液中的有毒抑制物的产生 | 第17页 |
| ·有毒抑制物的抑制作用机理 | 第17-18页 |
| ·有毒抑制物的脱除方法 | 第18-19页 |
| ·活性炭处理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实践意义 | 第20-23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20-2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 2 刺五加根茎剩余物的浓硫酸预水解工艺探讨 | 第23-30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3-24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原料预处理 | 第24页 |
| ·原料主要成分检测方法 | 第24页 |
| ·预水解操作方法 | 第24页 |
|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 | 第24-25页 |
| ·单因素试验方法 | 第25页 |
| ·不同硫酸浓度对预水解效率的影响 | 第25页 |
| ·不同反应温度对预水解效率的影响 | 第25页 |
| ·不同反应时间对水解效率的影响 | 第25页 |
| ·不同料液比对水解效率的影响 | 第25页 |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5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 ·刺五加根茎剩余物主要成分分析 | 第25-26页 |
|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26-28页 |
|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高温加热与微波辅助二次酸水解刺五加根茎剩余物对比工艺探讨 | 第30-40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0-31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0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0-31页 |
| ·高温加热二次水解刺五加根茎剩余物的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 ·高温回流加热水解方法 | 第31页 |
| ·水解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 ·高温加热二次水解单因素试验方法 | 第31页 |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1-32页 |
| ·微波辅助二次水解刺五加根茎剩余物的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 ·微波辅助加热水解方法 | 第32页 |
| ·微波辅助酸水解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 第32页 |
| ·微波辅助酸水解单因素试验 | 第32页 |
| ·微波辅助酸水解正交试验 | 第32-33页 |
| ·高温加热二次水解试验结果 | 第33-35页 |
|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 ·微波辅助二次水解实验结果 | 第35-38页 |
|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页 |
| ·稀硫酸高温加热水解与微波加热水解效果的比较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扩散渗析膜法糖酸分离及脱色工艺研究 | 第40-55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0-41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0-41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45页 |
| ·扩散渗析膜法分离糖酸混合液的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 ·扩散渗析膜分离糖酸混合液的单因素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 ·活性炭吸附脱色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 ·活性炭脱色单因素实验 | 第44页 |
| ·活性炭脱色正交试验优化设计 | 第44-45页 |
| ·葡萄糖液的结构表征 | 第45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3页 |
| ·糖酸混合液进料液的成分含量 | 第45-46页 |
| ·扩散渗析膜分离糖酸混合液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 ·脱色水解液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47-48页 |
| ·活性炭脱色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48-50页 |
| ·活性炭脱色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 ·葡萄糖液结构表征结果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