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氮素利用现状及污染情况 | 第12-13页 |
·提高作物氮素利用率的策略 | 第13-17页 |
·绿肥的使用 | 第13页 |
·施肥策略的选择和优化 | 第13-14页 |
·分子育种方法提高作物氮素利用率的尝试 | 第14-17页 |
·其他提高植物氮素利用率的方法 | 第17页 |
·谷氨酸脱氢酶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 第17-21页 |
·GDH 的空间结构特点 | 第17-18页 |
·GDH 辅酶结合位点的特点 | 第18-19页 |
·GDH 的功能特点 | 第19-20页 |
·GDH 在提高植物氮素利用率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生物信息学在基因预测功能上的应用 | 第21-22页 |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及意义 | 第22-23页 |
第2章 真菌 GDH 家族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3-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3-24页 |
·真菌蛋白序列的下载及预处理 | 第23页 |
·真菌 GDH 的筛选和鉴定 | 第23页 |
·序列联配及进化树构建 | 第23-24页 |
·三级结构预测及蛋白活性位点分析 | 第24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4-33页 |
·真菌 GDH 的分类及分布情况 | 第24-26页 |
·真菌 GDH 的结构比较分析 | 第26-30页 |
·真菌 GDH 的活性位点分析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真菌 GDH 的结构特点 | 第33-34页 |
·真菌 GDH 辅酶偏好性分析 | 第34页 |
·真菌 GDH 的催化位点分析 | 第34-35页 |
第3章 AbGDH 的原核表达和酶促动力学分析 | 第35-4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42页 |
·真菌 A. brassicicola 的培养 | 第35页 |
·AbGDH 基因的克隆 | 第35-37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37-41页 |
·AbGDH 的酶促动力学分析 | 第41-42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2-45页 |
·AbGDH 基因的获得 | 第42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 His6-TF-AbGDH 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42-43页 |
·融合蛋白的纯化及检测 | 第43-44页 |
·AbGDH 酶学性质的测定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AbGDH 基因的克隆 | 第45页 |
·AbGDH 的原核表达 | 第45-46页 |
·AbGDH 的酶学特性测定 | 第46-47页 |
第4章 过表达 AbGDH 基因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 第47-5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7-52页 |
·植物过表达载体的选择 | 第47-48页 |
·Ubi::AbGDH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页 |
·植物转化及转基因水稻的获得 | 第48-49页 |
·转基因水稻 T-DNA 拷贝数鉴定及纯合子筛选 | 第49-50页 |
·潮霉素抗性基因检测 | 第50页 |
·AbGDH 基因的过表达检测 | 第50-51页 |
·转基因水稻幼苗的氮素利用率测定 | 第51-52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2-57页 |
·植物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52页 |
·水稻转化 | 第52-53页 |
·T-DNA 拷贝数鉴定及转基因植株纯合子筛选 | 第53-54页 |
·转基因水稻的分子检测 | 第54-55页 |
·转基因水稻幼苗氮素利用率分析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植物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7页 |
·水稻转化 | 第57页 |
·因水稻的筛选及分子检测 | 第57页 |
·转基因水稻幼苗氮素利用率分析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1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附录 B 真菌 GDH 系统进化树 | 第72-73页 |
附录 C Group S 和 Group L 系统进化树及 motifs 分布图 | 第73-74页 |
附录 D 本论文所使用的计算机程序 | 第74-80页 |
附录 E 本论文中所有真菌 GDH 的基本信息 | 第80-89页 |
附录 F AbGDH 及其相关序列信息 | 第89-91页 |
附录 G 水稻转化所用培养基配方 | 第91-97页 |
附录 H 水稻氮梯度水培养营养液配方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