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天气预报论文--主要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预报论文--雷暴预报论文

江苏苏南五市区雷暴预报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7-11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8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8-10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8-9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9-10页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0-11页
     ·资料来源第10页
     ·研究内容第10-11页
第二章 苏南五市区雷暴气候特征第11-17页
   ·苏南五市区雷电活动的年际变化第11-12页
   ·苏南五市区雷暴日月分布特征第12-14页
   ·苏南五市区雷电活动空间分布特征第14-16页
   ·小结第16-17页
第三章 雷暴的对流参数特征第17-36页
   ·对流指数介绍第17-19页
     ·对流性稳定度指数(ic)第17页
     ·肖沃特指数(si)第17页
     ·全总指数(tt)第17-18页
     ·抬升指数(li)第18页
     ·杰弗逊指数(ji)第18页
     ·A指数(a)第18页
     ·粗理查森数(brn)第18页
     ·抬升凝结高度层温度(tcl_t)第18-19页
     ·风暴强度指数(ssi)第19页
     ·0℃层高度(h0c)第19页
     ·上下层温差(dt_58)第19页
     ·大气可降水量(pw)第19页
   ·对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第19-29页
     ·雷暴天气过程主要形势特征分析第19-21页
     ·雷暴天气过程的云团演变特征分析第21-22页
     ·各对流参数表现特征第22-28页
     ·小结第28-29页
   ·对流参数月际分布第29-36页
     ·对流参数月际分布统计特征第29-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苏南五市区分月、分级预报方程第36-50页
   ·雷暴日与非雷暴日对流参数的箱线图统计特征第36-38页
   ·各对流参数与雷暴事件相关系数第38-40页
   ·使用二级逻辑回归的方法建立预报方程第40-47页
     ·建立预报方程的方法与思路第40-41页
     ·各市各月预报方程的建立第41-47页
   ·拟合结果分析第47-49页
   ·试报结果分析第49-5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结论第50-51页
   ·创新点第51页
   ·不足与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作者简介第56-57页
鸣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地区雷暴分布特征及潜势预报研究
下一篇:江淮流域夏季局地强降水预警预报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