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钩栲、麻栎人工林生长与经济效益对比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 ·树种特性 | 第12-14页 |
| ·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 ·天然林与人工林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4-17页 |
| ·生长规律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4-15页 |
| ·生物量、生产力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 ·碳储量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6页 |
| ·森林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6-17页 |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页 |
| ·论文特色与创新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试验材料 | 第21-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 ·调查区概况 | 第21页 |
| ·标准地设置与调查 | 第21-22页 |
|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 ·解析木测定 | 第22页 |
| ·生物量调查与测定 | 第22-23页 |
| ·碳素含量测定 | 第23页 |
| ·土壤理化测定 | 第23-24页 |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24-28页 |
| ·人工林生长规律 | 第24-25页 |
| ·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 | 第25-26页 |
| ·各生态指标数学分析 | 第26页 |
| ·造林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指标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青钩栲、麻栎人工林生长状况比较研究 | 第28-53页 |
| ·人工林生长规律比较分析 | 第28-38页 |
| ·树高生长过程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 ·胸径生长过程对比分析 | 第30-32页 |
| ·单株材积生长过程对比分析 | 第32-33页 |
| ·人工林生长方程拟合 | 第33-35页 |
| ·生长模型检验 | 第35-38页 |
| ·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比较分析 | 第38-44页 |
| ·生物量指标比较 | 第38-41页 |
| ·不同人工林乔木层器官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 | 第41-42页 |
| ·生产力指标比较 | 第42-44页 |
| ·人工林碳储量指标比较研究 | 第44-46页 |
| ·乔木层各器官碳素含量 | 第44-45页 |
| ·林分碳储量比较 | 第45-46页 |
| ·人工林土壤环境比较研究 | 第46-52页 |
| ·土壤各层碳素含量 | 第46-47页 |
| ·土壤容重的变化 | 第47-48页 |
| ·土壤孔隙度的变化 | 第48-49页 |
| ·土壤通气度的变化 | 第49-50页 |
| ·土壤持水量的变化 | 第50-51页 |
| ·土壤综合比较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青钩栲、麻栎人工林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 第53-67页 |
| ·基础材料收集 | 第53-57页 |
| ·产出情况 | 第53-56页 |
| ·营林投资成本 | 第56页 |
| ·木材单价 | 第56-57页 |
| ·采运成本及税金费用 | 第57页 |
| ·现金流量 | 第57-59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9-66页 |
| ·盈亏平衡分析 | 第60-61页 |
| ·财务分析 | 第61-62页 |
| ·敏感性分析 | 第62-64页 |
| ·序列收益分析 | 第64-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7-72页 |
| ·结论 | 第67-70页 |
| ·青钩栲、麻栎人工林生长规律 | 第67-68页 |
| ·青钩栲、麻栎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 | 第68页 |
| ·青钩栲、麻栎人工林碳储量 | 第68-69页 |
| ·青钩栲、麻栎人工林土壤理化分析 | 第69页 |
| ·青钩栲、麻栎人工林经济效益 | 第69-70页 |
| ·讨论 | 第70-71页 |
| ·论文不足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