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课题的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2-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 ·复合钢板的分类 | 第14-16页 |
| ·复合钢板的制备 | 第16-20页 |
| ·复合钢板界面组织结构 | 第20-23页 |
| ·复合钢板界面力学性能特征 | 第23页 |
| ·复合钢板高温蠕变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复合钢板界面高温蠕变特性理论研究 | 第26-56页 |
| ·复合钢板界面高温蠕变特性分析 | 第26-40页 |
| ·蠕变曲线分析 | 第26-27页 |
| ·金属高温蠕变变形机理分析 | 第27-29页 |
| ·金属高温蠕变断裂分析 | 第29-31页 |
| ·金属高温蠕变断裂的影响因素 | 第31-38页 |
| ·复合钢板界面处高温蠕变特性分析 | 第38-40页 |
| ·复合钢板内压容器蠕变力学分析 | 第40-56页 |
| ·复合钢板内压容器的弹性力学分析 | 第40-44页 |
| ·复层与基层单一材料黏弹性力学分析 | 第44-52页 |
| ·复合钢板内压容器的黏弹性本构方程 | 第52-56页 |
| 第三章 复合钢板界面处高温蠕变特性有限元分析 | 第56-78页 |
| ·有限单元法简介 | 第56-57页 |
| ·软件介绍 | 第57-58页 |
| ·ANSYS软件分析材料蠕变的原理 | 第58-59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数值求解 | 第59-60页 |
| ·模型的简化 | 第60-61页 |
| ·定义单元类型 | 第61-62页 |
| ·边界条件、材料性能参数 | 第62-63页 |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63页 |
| ·加载及求解 | 第63-64页 |
| ·数值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4-78页 |
| ·复合钢板界面处蠕变特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5-73页 |
| ·不同温度场蠕变分析 | 第73-77页 |
| ·结果讨论 | 第77-78页 |
| 第四章 材料初始孔状缺陷对界面蠕变特性的影响 | 第78-104页 |
| ·孔状缺陷材料蠕变的本构关系 | 第78-79页 |
| ·材料参数,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 第79-80页 |
| ·实例一 复层材料存在孔状初始缺陷对界面处蠕变特性的影响 | 第80-87页 |
| ·几何建模 | 第80页 |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80-81页 |
|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81-87页 |
| ·实例二 基层材料存在孔状初始缺陷对界面处蠕变特性的影响 | 第87-95页 |
| ·几何建模 | 第87页 |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87-88页 |
|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88-95页 |
| ·实例三 界面处存在孔状初始缺陷对界面处蠕变特性的影响 | 第95-101页 |
| ·几何建模 | 第95页 |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95-96页 |
|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96-101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01-10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8页 |
| ·结论 | 第104-105页 |
| ·展望 | 第105-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4页 |
| 致谢 | 第114-11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