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1-14页 |
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四)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3. 创新点 | 第15-16页 |
一、森林地方立法特色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二)立法权配置理论 | 第17页 |
(三)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17-19页 |
二、国内森林地方立法的特色研究 | 第19-25页 |
(一)江西 | 第19-21页 |
(二)云南 | 第21-22页 |
(三)四川 | 第22页 |
(四)湖北 | 第22-24页 |
(五)小结 | 第24-25页 |
三、浙江森林立法的动态分析 | 第25-31页 |
(一)浙江森林立法的动因 | 第25-27页 |
1. 体系完整性的要求 | 第25页 |
2. 社会需求的增长 | 第25页 |
3. 政府的意愿 | 第25-26页 |
4. 经济发展的触动 | 第26页 |
5. 民众的请愿 | 第26-27页 |
(二)浙江森林立法特色的动态分析 | 第27-30页 |
1. 立法前的准入程序 | 第27-29页 |
2. 立法后的监督程序 | 第29-30页 |
(三)小结 | 第30-31页 |
四、浙江森林立法的静态分析 | 第31-41页 |
(一)浙江森林立法的静因 | 第31-32页 |
1. 特殊的森林生态环境和立法目的是森林地方立法的前提 | 第31页 |
2. 特殊的政策和制度是森林立法的主要实质内容 | 第31页 |
3. 特殊的或者明确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也是立法的理由 | 第31-32页 |
(二)浙江森林立法特色的静态分析 | 第32-39页 |
1. 浙江森林立法的针对性 | 第32-34页 |
2. 浙江森林立法的先行性 | 第34-36页 |
3. 浙江森林立法的创新性 | 第36-38页 |
4. 浙江森林立法的自主性 | 第38-39页 |
(三)小结 | 第39-41页 |
五、有特色的森林地方立法建构 | 第41-52页 |
(一)森林地方立法动态方面的建构 | 第41-44页 |
1. 改进森林立法的调研工作 | 第41页 |
2. 完善专家参与森林的立法工作 | 第41-42页 |
3. 提升森林立法工作者队伍建设 | 第42页 |
4. 提高森林立法质量 | 第42-43页 |
5. 突出森林地方立法特色 | 第43-44页 |
6. 推进森林立法公开 | 第44页 |
(二)森林地方立法静态方面的建构 | 第44-52页 |
1. 实现森林立法理论上的转变 | 第44-47页 |
2. 实现林业经营管理的历史性转变 | 第47-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个人简介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