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对框架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 ·研究的主要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案 | 第14-16页 |
| 第2章 课题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16-36页 |
| ·抗震工程学基础 | 第16-23页 |
| ·地震及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过程 | 第16-19页 |
| ·框架结构的破坏机制 | 第19页 |
| ·框架结构的典型震害 | 第19-21页 |
| ·框架结构节点设计的规范要求 | 第21-22页 |
| ·动力反应分析中常用的地震波 | 第22-23页 |
| ·弹性力学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 ·动力学运动方程的算法 | 第25-30页 |
| ·ADINA 软件进行地震动力反应分析的技术基础 | 第30-36页 |
| ·ADINA 中的材料模型 | 第30-34页 |
| ·荷载与边界条件 | 第34页 |
| ·ADINA 的计算分析功能 | 第34-36页 |
| 第3章 开角缝实现“强柱弱梁”效果的拟静力分析 | 第36-53页 |
|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 ·楼板钢筋应力分布 | 第38-41页 |
| ·开角缝对中节点的“强柱弱梁”效果分析 | 第41-49页 |
| ·普通节点-不开角缝 | 第41-42页 |
| ·开缝节点-角缝边长 200mm | 第42-44页 |
| ·开缝节点-角缝边长 300mm | 第44-46页 |
| ·开角缝后混凝土破坏的变化 | 第46-49页 |
| ·开角缝对边节点的“强柱弱梁”效果分析 | 第49-52页 |
| ·普通节点-不开角缝 | 第49-50页 |
| ·开缝节点-角缝边长 200mm | 第50-51页 |
| ·开缝节点-角缝边长 300mm | 第51-52页 |
| ·开角缝对首层柱脚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 第4章 地震波作用下开角缝方法的效果分析 | 第53-62页 |
| ·EL Centro 波作用下“强柱弱梁”效果分析 | 第53-57页 |
| ·普通节点-不开角缝 | 第53-54页 |
| ·开缝节点-角缝边长 200mm | 第54-56页 |
| ·开角缝后混凝土破坏的变化 | 第56-57页 |
| ·天津波(南北向)作用下“强柱弱梁”效果分析 | 第57-59页 |
| ·开角缝对结构抗侧移能力的影响 | 第59-60页 |
| ·开角缝对楼板跨中挠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导师简介 | 第67-68页 |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