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序论 | 第8-10页 |
一、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二、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三、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一) 本文对宗教团体的法律特征作了清晰的论证 | 第9页 |
(二) 对确定宗教团体法律地位的现实意义做出了论述 | 第9页 |
(三) 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我国宗教团体法律规定进行研究 | 第9页 |
(四) 提出了我国宗教团体应有的法律地位 | 第9页 |
(五) 探讨了立法上区分宗教与邪教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本论 | 第10-32页 |
一、 宗教团体法律特征概述 | 第10-19页 |
(一) 宗教团体是一个法律概念 | 第11-13页 |
(二) 宗教团体的类型 | 第13-15页 |
(三) 设定“宗教团体”法律概念的理论根据 | 第15-16页 |
(四) 宗教团体的法律特征 | 第16-18页 |
(五) 本文采用的宗教团体概念 | 第18-19页 |
二、 我国宗教团体法律地位的现状 | 第19-22页 |
(一) 立法层面 | 第19-20页 |
(二) 实施层面 | 第20-22页 |
三、 我国宗教团体法律地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2-26页 |
(一) 我国宗教团体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 第22页 |
(二) 有关“宗教团体”的立法不够统一和完善 | 第22-24页 |
3、 宗教团体的自治权不够 | 第24-26页 |
四、 进一步明确我国宗教团体法律地位的意义 | 第26-28页 |
(一) 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 第26-27页 |
(二) 保障宗教团体的权利 | 第27页 |
(三) 保障宗教团体中信徒的宗教信仰自由 | 第27页 |
(四) 保证依法规制宗教活动的必要前提 | 第27-28页 |
五、 明确我国宗教团体法律地位的对策和建议 | 第28-32页 |
(一) 制定统一的《宗教法》 | 第28-29页 |
(二) 平衡监管与自治的关系 | 第29页 |
(四) 正确对待新兴宗教团体 | 第29-30页 |
(五) 制定《反邪教法》 | 第30-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