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6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医用钛合金的发展及设计理论 | 第12-17页 |
| ·医用钛合金的制备方法 | 第17-22页 |
| ·铸造法制备医用钛合金 | 第17-18页 |
| ·粉末冶金法制备医用钛合金 | 第18-22页 |
| ·降低医用钛合金弹性模量的方法 | 第22-25页 |
| ·通过改变相组成降低弹性模量 | 第22-23页 |
| ·通过引入多孔结构降低弹性模量 | 第23-25页 |
| ·医用钛合金的耐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第25-26页 |
| ·医用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 第26-27页 |
| ·大块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第27-33页 |
| ·大块非晶合金增韧方法的研究 | 第28-29页 |
| ·粉末冶金法制备大块非晶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29-33页 |
|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33-36页 |
| 第二章 合金体系的成分设计、制备与分析测试方法 | 第36-46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成分设计 | 第36-40页 |
| ·制备工艺 | 第40-42页 |
| ·非晶/纳米晶合金粉末的制备 | 第40-41页 |
| ·块状合金试样的制备 | 第41-42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42-46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2页 |
| ·热物性分析 | 第42-43页 |
| ·显微镜分析 | 第43页 |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3页 |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43-44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44页 |
| ·密度测试 | 第44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44-45页 |
| ·化学元素分析 | 第45-46页 |
| 第三章 Fe含量对TiNbZrTaFe合金体系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和晶化机制的影响 | 第46-64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Fe含量对合金体系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46-58页 |
| ·XRD相转变分析 | 第46-50页 |
| ·DSC热物性分析 | 第50-53页 |
| ·TEM微观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 ·SEM颗粒尺寸分析 | 第54-56页 |
| ·In-situ XRD相转变分析 | 第56-58页 |
| ·Fe含量影响合金体系非晶形成能力的原因分析 | 第58-59页 |
| ·Fe含量对球磨粉末晶化机制的影响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四章 SPS制备高强低模医用超细晶钛基复合材料 | 第64-90页 |
| ·引言 | 第64页 |
| ·高强低模钛基合金成分的优选 | 第64-76页 |
| ·Fe含量对固结块体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73页 |
| ·高强低模医用超细晶钛基复合材料的断裂机理 | 第73-76页 |
| ·高强低模医用超细晶(TNZT)94Fe6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76-85页 |
| ·烧结温度的影响 | 第76-78页 |
| ·保温时间的影响 | 第78-81页 |
| ·升温速率的影响 | 第81-85页 |
| ·低模量(TNZT)90Fe10 非晶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85-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五章 高强低模医用超细晶钛基复合材料的耐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第90-106页 |
| ·引言 | 第90-91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91-94页 |
| ·XPS表面元素分析 | 第94-97页 |
| ·医用钛基复合材料耐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 第97-100页 |
| ·医用钛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分析 | 第100-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 第六章 高强低模医用超细晶钛基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106-119页 |
| ·引言 | 第106页 |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106-108页 |
| ·电化学腐蚀实验 | 第106-107页 |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107-108页 |
| ·医用钛基复合材料在林格体液中的耐蚀性 | 第108-112页 |
| ·XPS表面元素分析 | 第112-117页 |
| ·医用钛基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评价 | 第117-1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 结论与创新 | 第119-122页 |
| 一 主要的研究结论 | 第119-120页 |
| 二 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 三 后续工作建议 | 第121-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3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6-138页 |
| 致谢 | 第138-139页 |
| 附件 | 第139页 |